湖山雅趣图为太仓张俞题

青山隐隐水悠悠,此日披图忆旧游。远树云开湘浦晚,孤帆日落洞庭秋。

萍踪自昔随流转,华发谁今为国忧。却笑薄才终恋阙,湖山雅趣付君收。

刘大夏(1436年—1516年),字时雍,号东山。湖广华容(今属湖南)人。明代名臣、诗人。弘治十五年(1502年),升任兵部尚书。刘大夏深受明孝宗宠遇,辅佐孝宗实现“弘治中兴”,与王恕、马文升合称“弘治三君子”,又与李东阳、杨一清被称为“楚地三杰”。明武宗即位后,刘大夏屡疏请辞,以太子太保衔归乡。刘瑾专权时,被罚戍肃州。正德五年(1511年),遇赦返乡,旋即复官致仕。正德十一年(1516年),刘大夏去世,年八十一。追赠太保,谥号“忠宣”。刘大夏能诗,有《东山诗集》、《刘忠宣公集》等传世。
  猜你喜欢

此老才堪上谏坡,南州留滞意如何。还将苦口劘英主,医国悬知药笼多。

夜月霁未好,云泉堪梦归。如何建章漏,催著早朝衣。
仁圣垂文在,虚空日月悬。陵迟追哲匠,宗旨发幽诠。
法受诸侯请,心教四子传。春生雪山草,香下棘林天。
顾我从今日,闻经悟宿缘。凉山万里去,应为教犹偏。
筝雁斜行缀春柱,内家学得凉州舞。
九枝灯死月色青,犹记君王梦中语。
寂寥银烛与金盘,睡足帘前怯晓寒。
不是诗人赏幽兴,雨中深院有谁看。
小小葫芦,生来不大身材矮。子儿在内。无口如何怪。藏得乾坤,此理谁人会。腰间带。臣今偏爱。胜挂金鱼袋。

流光如水。芙蓉初洗。玲珑影、镜中谁似。露华沾湿,多半寒相倚。

甚处窥他新蕊。

吹满红阴,生怕梧桐乱尔。萧疏处、萤穿未已。素飙偏早,催据秋霜始。

乍褪殷勤结子。

何年楮先生,结此太古骨。飞龙蜕胾肉,馀甲裹枸橛。

神根发生理,元气日勃勃。彭城已廿载,此骨长不没。

翠眉长好何曾损,寄语啼禽漫不閒。应为残春足愁恨,长疑蹙破镜中山。

朝辞桃源溪,暮宿衣带岭。心同秋水净,思与群山永。

白云松际来,日入鸡犬静。苔藓依古垣,薜萝罥深井。

天清露气肃,衣袂忽已冷。明晨当远发,我驾思夙整。

西上挹高霞,蚕尖纵幽骋。

削迹松陵华寓。藏密白云深处。造物已安排,万事何须先虑。归去。归去。海鹤山猿同住。

远处微茫近处浓,岸容林意两溶溶。夏山如醉无人画,更倩刘郎作几峰。

脂车总驰轮,泛舟理飞棹。丝染墨悲叹,路歧杨感悼。

仙扉晓更寂,香霭石狻猊。日出松杉外,风来殿角西。

筼筜沐雾湿,薜荔压墙低。林下非无趣,浮生万不齐。

一枕梨云天欲暮。春梦模糊,又被啼莺妒。髻子半偏无意绪。

金炉慵把沉檀炷。

留得残春无系处。怪底东风,吹向天涯去。蝶粉暗粘帘外絮。

黄昏几点催花雨。

最是关心处,算年年、重阳时节,凄风苦雨。一自三秋分雁字,忍把茱萸重数。

便剪纸、招魂来否。寂寞夜台尘土隔,问黄泉、可有悲凉句。

参不破,幽明路。

眼前事事添愁绪。况天边、几行征雁,雁声凄楚。触景伤情双泪落,不道此生难聚。

更不道、梦魂无据。转眼红颜成白骨,冷清清、一片埋愁土。

惟此恨,足千古。

为问马上郎,墙高复几许?海青不上天,那得天鹅去。

长蛇偃月,铁旗铁鼓。坐断乾坤,辉腾今古。曾骑铁马入重城,手握金鞭贺太平。

黄阁彤扉尽宋臣,归来松菊伴闲身。
举头谁识悠然意,只有南山是故人。

织女斜河夜气清,残釭耿耿澹微明。天涯梦醒无人见,月照虚廊络纬鸣。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