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三百九十五。下面是原扬州大学教授李廷先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这是一首诗风粗犷,立意奇警的抒怀诗。奇就奇在最后一句:“磨损胸中万古刀。”
诗中说,每天太阳从东方升起,人世间纷繁复杂的事情便一一发生。韩愈也有“事随日生”的诗句,意思相同。当时正是唐代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外族侵扰的混乱时期。诗人经常看到许多不合理的事情:善良的人受到欺压,贫穷的人受到勒索,正直的人受到排斥,多才的人受到冷遇。每当这种时候,诗人便愤懑不平,怒火中烧,而结果却不得不“磨损胸中万古刀”。
作者是个富有正义感的诗人。《唐才子传》说他在少年时期“尚义行侠,旁观切齿,因被酒杀人亡命,会赦乃出,更改志从学。”这位年少时因爱打抱不平而闹过人命案的人物,虽然改志从学,却未应举参加进士考试,继续过着浪迹江湖的生活。他自幼形成的“尚义行侠”的秉性,也没有因“从学”而有所改变,而依然保持着傲岸刚直的性格。只是鉴于当年杀人亡命的教训,手中那把尚义行侠的有形刀早已弃而不用,而自古以来迭代相传的正义感、是非感,却仍然珍藏在作者胸怀深处,犹如一把万古留传的宝刀,刀光熠烁,气冲斗牛。然而因为社会的压抑,路见不平却不能拔刀相助,满腔正义怒火郁结在心,匡世济民的热忱只能埋藏心底而无法倾泻,这是十分苦痛的事情。他胸中那把无形的刀,那把除奸佞、斩邪恶的正义宝刀,只能任其销蚀,听其磨损,他的情绪十分激愤。诗人正是以高昂响亮的调子,慷慨悲歌,唱出了他自己的心声。
这首诗用“磨损的刀”这一最普通、最常见的事物,比喻胸中受到压抑的正义感,把诗人心中的复杂情绪和侠义、刚烈的个性鲜明地表现出来,艺术手法十分高妙。在唐代诗人的作品中,还没有看到用“刀”来比喻人的思想感情的。这种新奇的构思和警辟的比喻,显示了刘叉诗歌的独特风格。
东风近日来多少。早又见、蜂儿了。纸鸢几朵浮天杪,点染出、晴如扫。
暖处有、星星细草。看群儿、缘阶寻绕。采采茵蔯芣苢,提个篮儿小。
幼卿少与表兄同研席,雅有文字之好。未笄,兄欲缔姻。父母以兄未禄,难其请,遂适武弁。明年,兄登甲科,职教洮房,而良人统兵陕右,相与邂逅于此。兄鞭马略不相顾,岂前憾未平耶。因作浪淘沙以寄情云。
目送楚云空,前事无踪。漫留遗恨锁眉峰。自是荷花开较晚,孤负东风。
客馆叹飘蓬,聚散匆匆。扬鞭那忍骤花骢。望断斜阳人不见,满袖啼红。
芳草天涯青遍。满地落花风旋。春去太无情,惆怅雨丝风片。
休怨。休怨。胡蝶殷勤留恋。
谢逸诗情枉费,滕王粉本空夸。东邻飞过又西家。
一段幽情难写。
昔日曾栖芳草,而今独采疏花。不知曾否悟南华。
真个蘧蘧欲化。
蒲艾迎嘉节,葵榴向午天。感时堪赋赏,对景合流连。
冻雨围山带,南潮没阪田。雄心随竞渡,雅意寄芳筵。
畅矣湘灵瑟,兼之怀水仙。朱符驱虐暑,彩缕系长年。
宝筏推先济,星轺讶早悬。非嫌朝市味,为忆越中鲜。
勇退看回棹,临波叹逝川。岂因人解脱,不受俗牵缠。
故旧论交谊,高僧结净缘。且听歌水调,莫问续骚篇。
海色哉生月,江容晚簇烟。独醒吾岂敢,归兴共陶然。
楼船江汉拥飞旌,鼓角中宵气未平。闻道十洲分甲马,关门元有弃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