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几(一○○八~一○八八),字伯寿,号玉华庵主(《风月堂诗话》),洛阳(今属河南)人。仁宗朝进士(清雍正《河南通志》卷四五)。通判邠州,知宁州。英宗时为秦凤总管。神宗时以秘书监致仕,隐居嵩山玉华峰下。哲宗元祐三年卒,年八十。
君不见南山峰晴倚空,有时烟岚失青葱。又不见碑潭水清贯市,有时波涛涨黄滓。
铜章一临山水閒,变态有甚水与山。自从有邑知几尹,仁闻始终无二三。
况直焦氛半封内,转为乐国非容易。飞凫忽载福星来,力量精神有馀地。
吾乡由来文献多,道脉无如世故何。蔬园每每今栋宇,芹波瀰瀰新弦歌。
小民艰食业山海,弱肉难供虎狼噬。寒忽煖衣饥忽食,昼无打门夜无吠。
百里乳哺父母怀,恶稔时劳匣剑开。同寮议论兄弟视,理到肯放山笔回。
苦檗隽永世味外,甘棠种在人心里。图志虽书不尽书,颂碑歌记如何记。
及瓜而代芒芒行,花城如画琴在堂。手挥帐饯前路阔,唾去金馈西风香。
来不携家影相逐,去不挑包心自足。眉閒迎笑动瑶琴,膝下候归翻綵服。
南溪景擅孟城奇,酒丹米白鱼蟹肥。家林燕喜莫惜醉,仕宦得閒能几时。
平实工夫根本大,舒徐步武官职耐。向上规模看宰邑,谁能如公三出宰。
谁能如公彻底清,谁能如公不眩名。卓乎高哉日月證,足以行矣云霄程。
出门为民还小驻,肯借心香勤旱雨。一雨三日岂偶然,异日作霖天已许。
老夫生身八十年,何幸亲见真前缘。既无筋力送之远,又乏词藻扬其贤。
漫将里咏涂歌者,掇拾万一溪藤写。长揖奉为行李累,为我一读清天下。
一鹤西来瘦有馀,每将生死问何如。几回见我扶还拜,两月来书病不除。
枕上希夷见古梦,手中庄子十年书。人间若果神仙有,愿候新江旧草庐。
楼头雁字,却回风惊起,哀鸿嘹唳。不管离人肠欲断,酿做肠天愁思。
扇已迎秋,蝉还泣露,肠例添憔悴。飘零倦客,啼鹃省得深意。
堪叹梦影匆匆,韶华易老,雨溅飞花碎。有恨只应和泪咽,回首旧游难再。
隙月留辉,残灯恋影,耿耿心如醉。漏声听彻,独怜欹枕无寐。
高人遗世情,抗志谢圭组。几闻田隐君,出山见人主。
韬迹依林泉,阒寂如太古。夷然万乘前,仍作烟霞语。
敝庐寄嵩阳,一廛蔽风雨。晚结由东邻,高踪追负黍。
束帛遍幽岩,斯人独冲举。山空猿鹤愁,白云莽残础。
荻花飞尽晚苍苍,月照陂塘秋露凉。碧雾渐消光渐满,悠然一曲和沧浪。
夙轸谢知音,羁怀媚幽谷。未知昨景迁,迭使游踪续。
栖鸟识歌新,空径闻屐熟。月从海上来,光艳胜秉烛。
瞬往即难追,晷移何太促。幸有沽酒人,与之期信宿。
美人抚寒柯,揽袖泪盈菊。不惜尺寸心,岂徒眩凡瞩。
月明孤屿云,一鹤唳清夜。和之以君诗,竹牖寒灯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