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良史 ,唐代诗人,肃宗至德年间曾任侍御史,德宗贞元年间,徐州节度使张建封辟为从事。其五言诗词语清丽超逸,讲究对仗,十分工整。
客路愁闻节序来,老怀还向故人开。到门雨气如相候,入座春盘不待催。
顿觉雄心随说剑,且拚长日送深杯。爱君匣里端溪色,更遣烧灯试墨回。
积潦卷洪落,秋容媚郊坰。登高望长陌,念君将有行。
君生盛德后,家世多簪缨。尚书望最重,当代推名卿。
几年卧东山,属望劳苍生。天亦阴相之,芝兰满阶庭。
君子尤可人,少日负俊声。曼倩聊玩世,子真岂求名。
一官姑自慰,三岁俄终更。我从韩溪来,挽袂仍班荆。
殷勤故旧意,丁宁离别情。圣门虽高远,心地当恢宏。
笃敬己可克,致知义方精。造次勤钻仰,从容自规绳。
他时立朝右,风节弥坚贞。江湖秋多风,归途眼增明。
引首看高举,毋辞事遐征。
神龙奋迅挟风雷,汹汹鲸波一叱开。万国班声海应沸,太平天子自燕来。
谁怨平羌笛,嗟余行役休。木棉搴北渚,金雁度南楼。
戍鼓催残梦,孤镫暗早秋。故人愁不见,烟水满汀洲。
罢著《閒居赋》,同怀蹈海心。遥怜东阁夕,细谱《水龙吟》。
良觌兵戈阻,馀生涕泪深。刺船人已老,祇自鼓瑶琴。
吴头通楚尾,一水急波澜。海气冥冥雨,江潮漠漠寒。
瑶华双鲤札,乡梦五湖竿。吾辈真如寄,敢辞《行路难》。
唐方干,宋魏野。诗名遗在鉴湖甘棠上,高隐流芳合中舍。
东崖处士居淇东,诗成好事争传写。英风卓行无古今,举头仰羡皆作者。
炼句风月嘲,西隐烟霞惹。白头始赋归来辞,不知是也还非也。
是非几欲问青山,鼓掌大笑成痴哑。愿结渔樵侣,更入耆英社。
茅屋底,衡门下。秋郊看禾穗,春畦供菜把。栽松放云宿,种竹听雨打。
十首新诗和少陵,数曲瑶琴知贺若。香笺笔扫凤楼锦,古砚墨磨铜雀瓦。
忘形懒冠佩,陶情咏骚雅。杖藜散步瓠子堤,风露从教来沐洒。
斟花酌柳会东崖,俗驾远回逋客寡。后日寻盟医俗亭下去,翠琅玕动清风泻。
对话闻秋声,此乐谁能假。
平明登抱山,树静栖羽寂。长跪酹佳城,往事思历历。
我父卒丙戌,葬日雨淅沥。前母乃同穴,负土坚四壁。
其地湿且卑,我心常戚戚。丁酉惊盗发,白日飞霹雳。
恨无汾阳兵,志此徒悲激。罪人幸而得,沈痛那可涤。
我母复见背,牛眠此中觅。风雨感崩防,迁徙同辟狄。
伤哉乙巳春,万古漆镫阒。东西南北身,展转捧毛檄。
二年出守绥,三载书考绩。推恩及九泉,褒赠膺殊锡。
君恩日以深,亲面何由觌。况当八表昏,满眼愁锋镝。
华屋与山丘,险过矛头淅。生儿亦何用,往训空启迪。
春秋缺瞻拜,祸变同疏逖。默数生平罪,擢发岂足析。
仰观松楸寒,雨泪纷纷滴。
我思李邺侯,衡峰寄高躅。复羡贺季真,归老鉴湖曲。
仙骨被霞裳,迈年粲紫玉。二公处中朝,不为名利束。
卓荦徐先生,天衢骋骥足。茂龄脱尘网,傀儡视世局。
宁谓宦情淡,良由忠怀笃。姑山何神秀,高隐终南续。
夜起星参横,少微正炯烛。我欲从之游,邈然绝攀躅。
思当绝处口频呼,天重此缘以少迂。话别只倩吟作使,销愁难仗酒为徒。
深情坐对星横斗,韵事依稀雉转卢。愿学山川容雁过,怀人字字可能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