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台 其二

陆生赋冠六朝文,掷地金声一座闻。莫听吴歌过江去,洲前花月夜纷纷。

元末明初北平人,字继本。李士赡子,少以诗名。顺帝至正十七年进士,授太常奉礼,兼翰林检讨。元末兵乱,隐居不仕。河朔学者多从之,以师道尊于北方。入明,曾出典涞水、永清县学。有《一山文集》。
  猜你喜欢
远书徒搅思,归信屡愆期。
瓦卦偏无准,灯花未必知。

高步毗卢顶上身,旋开窗牖外风尘。石菖蒲是从来友,龙焙茶为近日亲。

不见同行木上座,常留伴睡竹夫人。艰难历尽无馀事,问佛方知有此因。

秋云多重阴,凌旦亦可乐。
虚斋坐亭午,寒雨依高阁。
王官有忧责,霖潦河未落。
孝先但欲眠,不奈弟子谑。
黄花迫晚景,白露下丛薄。
独当慰佳节,得酒自斟酌。
散骑常师友。
朝夕进规献。
侍中主喉舌。
万机无不乱。
尚书统庶事。
官人乘法宪。
彤管珥纳言。
貂珰表武弁。
出入承明庐。
车服一何焕。
三寺齐荣秩。
百僚所瞻愿。
莫愁家主洛川傍,十五纤腰闻四方。
堂上金樽邀上客,门前白马系垂杨。
春风满城花满树,落日花光争粉光。
城头行人莫驻马,一曲能令君断肠。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

山阁新春负一登,酒边孤兴晚堪乘。
松间鸣瑟惊栖鹤,竹里茶烟起定僧。
望远每来成久坐,伤时有涕恨无能。
峰头见说连阊阖,几欲排云尚未曾。

雁红蝉碧,凉雨生秋夕。画里云山天咫尺,都是倦游踪迹。

少年银烛歌楼,如今襆被孤舟。皱得一痕烟墨,不知多少离愁。

为问何年,龙战山东,堕此长须。曾阶于尺木,能兴云雨,贮之勺水,便化江湖。

今也卷木,手携在箧,犹见虬髯气色殊。还恨未,向九仙馆里,捋取羊珠。

顾君赠我何如。好准备尊前牙杖需。算虾须虽细,可编帘箔,鱼须甚壮,亦树旌旟。

差胜衰翁,白髭似戟,不中卢仝唤作奴。却自笑,看吟成五字,剩数茎无。

三日残冬趁臈回,飞霙满眼送春来。香浮綵胜随宜带,花着瑶林是处开。

已卜屡丰歌井邑,何妨乘兴倒樽罍。东阳莫讶休文瘦,老病仍添一岁催。

疎风细雨随华节,西浦东山总胜游。
拙守亦忻凉意好,挑灯清坐读春秋。
寒然初上海云收,何处仙禽过瘐楼。
清夜照人千里月,碧天警露一声秋。
玉笙缥缈缑山去,羽袂蹁跹赤壁游。
回首女墙旧时事,千年华表动新愁。

不事王侯懒属文,时危何处觅元勋。他年收拾琴书去,笑傲林泉我与君。

相如体英彦,左右生容晖。已纡汉帝组,复解梁王衣。

经过云母扇,出入千门扉。连洲茂芳杜,长山郁翠微。

欲言终未敢,徒然独依依。

独抱遗经唐处士,差强人意汉将军。

寂听郢中人,高歌已绝伦。临风飘白雪,向日奏阳春。
调雅偏盈耳,声长杳入神。连连贯珠并,袅袅遏云频。
度曲知难和,凝情想任真。周郎如赏羡,莫使滞芳晨。

道似危途动即穷,寂寥谁与此身同。三秋落木清霜下,万点流萤秋草中。

绛叶从朝飞着夜,苍苔因雨却成红。

往来欲学张奇翰,南渚未明寻钓翁。

岂是高人宅,居然竹树幽。家贫千卷在,野阔一窗收。

山卉浓如锦,湖船静似鸥。莫言腰脚胜,近已怯登楼。

稻鼓声中大有秋,农家争报早禾收。平田日暖看罗雀,隔陇烟迷听叱牛。

多稼有如云一片,利镰敢比月双钩。祈年天子春前事,千万仓箱愿已酬。

潺潺崖下水,磊磊山根石。石性不可磨,任与水相激。

水去石常在,无时不嵯峨。水石两寂寂,新蝉鸣涧河。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