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于山与湖之间,山围如屏,湖绕如带,山与湖交相袭也。虞山,嶞山也。蜿蜒西属,至是则如密如防,环拱而不忍去。西湖连延数里,缭如周墙。湖之为陂为寖 者,弥望如江流。山与湖之形,经斯地也,若胥变焉。阁屹起平田之中,无垣屋之蔽,无藩离之限,背负云气,胸荡烟水,阴阳晦明,开敛变怪,皆不得遁去豪末。
阁既成,主人与客,登而乐之,谋所以名其阁者。
主人复于客曰:“客亦知河伯之自多于水乎?今吾与子亦犹是也。尝试与子直前楹而望,阳山箭缺,累如重甗。吴王拜郊之 台,已为黍离荆棘矣。逦迤而西,江上诸山,参错如眉黛,吴海国、康蕲国之壁垒,亦已荡为江流矣。下上千百年,英雄战争割据,杳然不可以复迹,而况于斯阁 欤?又况于吾与子以眇然之躯,寄于斯阁者欤?吾与子登斯阁也,欣然骋望,举酒相属,已不免哑然自笑,而何怪于人世之还而相笑与?”
客曰:“不然。于天地之间有山与湖,于山与湖之间有斯阁,于斯阁之中有吾与子。吾与子相与晞朝阳而浴夕月,钓清流而弋高风,其视人世之区区以井蛙相跨峙而以腐鼠相吓也为何如哉?吾闻之,万物莫不然,莫不非。因其所非而非之,是以小河伯而大海若,少仲尼而轻伯夷,因其所然而然之,则夫夔蚿之相怜,鯈鱼之出游,皆动乎天机而无所待也。吾与子之相乐也,人世之相笑也,皆彼是之两行也,而又何间焉?”
主人曰:“善哉!吾不能辩也。”姑以秋水名阁,而书之以为记。崇祯四年三月初五日。
东坡谪岭外,诗境益奇绝。公虽度岭来,非谪乃持节。
诗境与之同,意态雄且杰。有时用苏语,骤读无能别。
云锦巧剪裁,针线痕俱灭。即今西园诗,直与东坡埒。
九原如可作,相视应心折。洋洋六百言,中有满腔血。
平生巧文章,独有仕宦拙。五十不卿相,九州遍环辙。
一官落岭外,冷视炎云热。小小欲设施,动辄肘遭掣。
有神祷或灵,有鬼亦容说。奈何眼中人,藐藐敝吾舌。
絷骥使勿驰,笑者有跛鳖。西风万里来,难散此郁结。
将诗写郁抱,南天夜飞雪。
斜阳下兰陵,景物澹尘虑。草树竞含滋,夜来河上雨。
涓涓泉乱鸣,霭霭霞初吐。之子渺何在,相思楚天暮。
疏林表远村,微火明前渡。惆怅暮潮生,广陵隔烟雾。
卸帆窗下。一带江城浑似画。羽客凭阑。指点行舟沓霭间。
故人白首。解赠青铜沽浊酒。话别悤悤。万里连樯返照红。
眷言访舟客,兹川信可珍。
洞澈随清浅,皎镜无冬春。
千仞写乔树,万丈见游鳞。
沧浪有时无,清济涸无津。
岂若乘斯去,俯映石磷磷。
纷吾隔嚣滓,宁假濯衣巾?
愿以潺湲水,沾君缨上尘。
玉泉百折穿城入,积水瀰瀰泛澄碧。倒影平吞彩凤楼,蒸云巧护盘龙宅。
我乘旭日追清风,荷香塞天花绕空。霞光四映日逾媚,露气一吸天为通。
此湖三叠连琼宫,太液却在宫墙中。万户磅礴控其二,长堤合沓绵雄虹。
行歌况挈拿去手,共觅层台坐窗牖。奋袖疑探岳并莲,褰裳并踏瑶池藕。
消夏溪山安在哉,五湖烟棹旧沿洄。升平一奏江南曲,愿袭荷衣归去来。
自昔悲羁旅,局促讵非迷。丈夫志四方,高楼岂荆扉。
昭旷苟在怀,凭运与委蛇。岭海何必恶,四时有丹荑。
我来一甲子,即事多所怡。华馆绝尘鞅,水木澹幽姿。
好鸟时一鸣,静蕴流天机。纵心八极外,蛰心在几微。
历览千古书,此理不吾欺。被服诚无斁,真赏欣自如。
持此以永念,可用忘栖迟。自非高堂恋,鹿门乃在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