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天台司马道士

卧来生白发,览镜忽成丝。远愧餐霞子,童颜且自持。
旧游惜疏旷,微尚日磷缁。不寄西山药,何由东海期。
宋之问
宋之问(约656 — 约712),字延清,名少连,汉族,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当时掌握实权的是武则天,富有才学的宋之问深得赏识,被召入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参军,永隆元年(681), 与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任学士。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猜你喜欢
伏枕云安县,迁居白帝城。春知催柳别,江与放船清。
农事闻人说,山光见鸟情。禹功饶断石,且就土微平。
强健宦途何足谓,入微章句更难论。谁知野性真天性,
不扣权门扣道门。窥砚晚莺临砌树,迸阶春笋隔篱根。
朝回何处消长日,紫阁峰南有旧村。
清漪衔苑,御水分流,阿阶西北青红。朱栱浮云,碧窗宿雾濛濛。璇题净横秋影,笑南飞、不过新鸿。延桂影,见素娥梳洗,微步琼空。城外湖山十里,想无时长敞,罨画帘栊。暗柳回堤,何须系马金狨。莺花翰林千首,彩毫飞、海雨天风。凤池上,又相思、春夜梦中。
睡起临窗坐,妆成傍砌闲。春来莫卷绣帘看。嫌怕东风吹恨、在眉间。
鹦鹉花前弄,琵琶月下弹。蓦然收袖倚栏干。一向思量何事、点云鬟。

遗山求修史,自谓忠于金。委蛇贵臣间,枉尺岂直寻。

碑版谀佐命,降辱良已深。致书干耶律,荐举诚何心?

后来托国史,蒙面羞儒林。实彼阶之厉,流毒方至今。

谅哉谢山语,堪作俗士箴。

康州津口听鸣榔,月色江声夜渺茫。西去九疑犹未远,尊前沉醉洞庭霜。

葡菜茐茄满纸生,墨花夺巧自天成。若教移向厨房里,大妇为齑小妇羹。

六花初逐晓风繁,五裤那忧岁晚寒。
杖屦客迷村径远,笙歌人在小楼看。
也知近郭梅将动,只恐行春路未乾。
授简梁园林惜醉,银台列烛妓围宽。

出廓送钱嫌不要,手提葼笠向庐山。昔日曾闻青霄鹤,更有青霄鹤不如。

别驾方当展骥足,飘然托足疾归休。大儒晦翁足亦跛,古今不跛谁同流。

为厌繁华爱好山,幽栖赢得此身閒。生平已足林泉兴,留取高名满世间。

朝发吴王城,轻舰从东下。落日荡柔橹,暮抵玉山舍。

张灯共清燕,寂寂西园夜。珠斗当层楼,银月照芳榭。

坐客盛文彦,逸气凌曹谢。鸣琴聆妙音,使我忧心写。

率意阮生狂,明晨还独驾。

蜾蠃衔虫入破窗,枕书一垛竹方床。
家僮偶见草头字,误认离骚是药方。
一簇烟霞荣辱外,秋山留得傍檐楹。朝钟暮鼓不到耳,
明月孤云长挂情。世上路岐何缭绕,水边蓑笠称平生。
寻思阮籍当时意,岂是途穷泣利名。

城市不在眼,始知天宇宽。田园休岁事,风物似江干。

茅屋上斜照,水烟生晚寒。径须追野老,笑语暂盘桓。

晓来雨初霁,清气满寥泬。湍流汩汩鸣,秋声动岩穴。

舟行明镜中,湖光映清澈。云影时低昂,烟痕乍明灭。

缘堤丛苇生,风来语骚屑。白鹭忽飞来,毛羽何皎洁。

却于万绿中,洒此一点雪。我欲图水村,画意不可说。

泽国芦花满野霜,寺桥寒月照苍苍。不堪夜泊钟残后,落尽秋声雁几行。

怅望秋云还似旧。黄菊依然清瘦。闷折亭前柳。伤心泪湿罗衫袖。

记得高堂同载酒。极目湖山明秀。往事难回首。新愁旧恨空消受。

芳事倏将残。新愁镜里看。薄罗衣、尚怯馀寒。不为伤春非中酒,将一味、病阑珊。

咫尺阻云山。音书寄便难。报高堂、两字平安。琐屑家常君莫问,须努力、劝加餐。

层江波静鳄如扫,一亩寒阴禽自呼。
莫把甘棠比韩木,令人洒涕共长吁。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