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儒避书烟,逃难商山下。安刘亦谩耳,后世巧模写。
智琼果何人,一笑示幻化。蛮触聊寓言,此亦何足讶。
未知采芝人,何如种桃者。
胜游得胜士,欲济得健橹。如此正自佳,宁论晴复雨。
徐行看前山,云气互吞吐。借我乌藤枝,急奔青莲宇。
跋疐良亦疲,籧篨可能俯。呼酒酹此脚,一笑失枝拄。
吾怀已旷然,阿香殷馀怒。床敷相对睡,不暇参佛祖。
晨光报新霁,生色浮宿莽。诸峰忽自献,颇自作眉妩。
绝顶瞰具区,勇往不可户。而我跛躄者,迟钝谁比数。
窘步竟难陪,内热生心腑。庞通远相要,渊明喜欲舞。
篮舆叩隐庐,趺坐直香缕。四士苦未还,踏破辛夷坞。
俱是青云客,那得薄圭组。新笋甜如蜜,新茗白胜乳。
山灵倘见容,吾欲老兹土。预愁下山去,尘事纷旁午。
试问白木镵,何如长柄麈。他日蒙菜把,终当作地主。
此翁无乃痴,紞如已五鼓。
墙根数席地,聊尔遣耘治。年丰菜亦熟,采掇斯及时。
拔葵愧公仪,学圃非樊迟。幸逃肉食鄙,用补囊粟饥。
历下多名山水,龙洞为尤胜。洞距城东南三十里,旧名禹登山。按《九域志》,禹治水至其上,故云。中有潭,时出云气,旱祷辄雨,胜国尝封其神曰灵惠公。其前,层峰云矗,曰锦屏,曰独秀,曰三秀,释家者流居之。由锦屏抵佛刹山,巉岩环合,飞鸟劣及其半。即山有龛屋,深广可容十数人,周镌佛像甚夥。世兵,逃乱者多此焉。依上下有二穴,下者居傍,可逶迤东出,其曰龙洞,即此穴也,望之窅然。
窃欲偕同来数人入观。或曰是中极暗,非烛不能往,即遣仆燃束茭前导。初焉,若高阔可步;未几,俯首焉;未几,磐折焉;又未几,膝行焉;又未几,则蒲伏焉;又未几,则全体覆地蛇进焉。会所导火灭,烟郁勃满洞中。欲退,身不容;引进,则其前隘,且重以烟,遂缄吻、抑鼻、潜息。心骇乱恐甚,自谓命当尽死此,不复出矣。余强呼使疾进,众以烟故,无有出声应者,心尤恐然。余适居前,倏得微明,意其穴竟于是,极力奋身,若鱼纵焉者,始获脱然以出。如是,仅里所。既会,有泣者,恚者,诟者,相讥笑者,顿足悔者,提肩喘者,喜幸生手其额者,免冠科首具陈其狼狈状者。惟导者一人年稚,形瘠小,先出,若无所苦,见众皆病,亦阳慑力殆。其宴于外者,即举酒酌穴者,人二杯。虽雅不酒,必使之酹,名曰定心饮。
余因默忆,昔韩文公登华山,穷绝顶,梗不能返,号啕连日。闻者为白县吏,遂遣人下之。尝疑许事未必有。由今观之,则韩文公之号为非妄矣。呜呼,不登高、不临深,前圣之训较然,而吾辈为细娱,使父母遗体几同压没不吊。其为戒,讵止殁身不可忘。窃虞嗣至者或不知,误及此,故记其事以告焉。游洞中者七,某官某;洞之外坐而宴饮者四,某官某,凡十有一人。时延祐龙集丁巳八月也。
美人何契阔,一见即留情。翠袖凌风薄,琼裾曳雪轻。
寒烟脩竹外,流水小桥横。殊觉芳容瘦,不知华发生。
清芬渺,三泖昔栖迟。断石不随云景幻,一编重把琐窗西。
恻恻夜乌啼。
一心斋古高云多,潇洒衣冠在耆耋。许身孝义衣月悬,传家节操圭璋洁。
三槐荫郁敷广堂,裁培雨露瓜初瓞。槐生直干当清霄,槐有深根下盘结。
如旦如曾自本源,生封死谥推前烈。秋风瑟瑟吹白杨,秋草芊芊带孤碣。
鹤驭飘飖去不还,杜鹃啼尽寒江雪。
高秋江汉波,卉木入摇落。荒林拥孤桐,蔓草重绕缚。
凄迷气日丧,憔悴若陨箨。黄彫晚风吹,青裂饥鸟啄。
无时亦无俦,幢幢老阴薄。仪凤安所栖,宫树空寂莫。
谓汝无自伤,植根亦娇弱。岂能持风寒,况乃失所托。
何时此焉居,扬锄剪荒恶。携幼扳庭柯,遂我生聚乐。
终年局促困辕驹,一出郊坰景便殊。树色迎来青欲滴,波痕漾处碧平铺。
嘉招不速宾皆主,妙理同参释亦儒。多谢天公真解事,昨宵吹垢雨如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