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子岁舟发豫章将往金陵

常年九日归不得,今年九日重远行。秋水蒹葭自可爱,故园松菊非无情。

月下飞鸿过别渚,天明孤鹤唳高城。相将一棹望湖去,即看匡庐岚翠生。

梁寅

  梁寅(1303——1389),字孟敬,新喻(今江西省新余市下村镇)人。明初学者。元末累举不第,后征召为集庆路(治所在今江苏南京市,当时辖境相当今南京市及江宁、句容、溧水、溧阳、高淳等县地)儒学训导,晚年结庐石门山,四方士多从学,称其为“梁五经”,著有《石门词》。《明史》有传。元末兵起,明太祖朱元璋征天下名儒修述礼乐时,他被征任,时年已六十有余。在礼局中,讨论精审,诸儒皆为推服。书成后,将就官,他以老病辞,归里。

  猜你喜欢
江北万人看玉节,江南千骑引金铙。凤从池上游沧海,
鹤到辽东识旧巢。城下清波含百谷,窗中远岫列三茅。
碧鸡白马回翔久,却忆朱方是乐郊。
贺客称觞满冠霞,悬知酒渴正思茶。
尚书八饼分闽焙,主簿双瓶拣越芽。
妙手合调金鼎铉,清风稳到玉皇家。
明年敕使宣台馈,莫忘幽人赋叶嘉。
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
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

鬼神阴阳精,变化无定迹。如能祸福人,岂向人求食?

而况天地心,坦坦甚正直。祭祀本人情,将以牲与稷。

居歆岂在物,馨香荐明德。葛伯信不臧,虞公亦何益。

前王有旧章,敬之在无射。

土室暗无光,重关闭深壁。客来语始辨,坐久自生白。

语毕各自还,谁能问形迹。朅来中宵梦,坐我羲皇侧。

太羹及玄酒,此味久已识。古人戒屋漏,所贵无愧色。

我心非槁木,岂不念朝夕。默默方自知,多言竟何益。

不才甘下第,君子蹇何重。相送昆明岸,同看太白峰。
数瓢留顷刻,残照迫从容。好去烟霞县,仙人有旧踪。
轻阴滞雨,正社燕新来,东风院落。十万红妆梳洗罢,翠袖春寒犹薄。富贵天姿,风流睡足,酒晕潮红玉。个般艳丽,怎教不贮金屋。遥想宫锦城中,向碧鸡坊里,笙歌围簇。万炬烧春花底宴,眩转红光相烁。对此*然,向人如有诉,不禁清独。浩歌此曲,为渠倾倒尊*。

说与沙城刘子春,湛然垂老酷思君。同游青冢秋将尽,共饮天山酒半醺。

茧纸题诗熟鍊字,毡庐谈道细论文。五年回首真如梦,衰草寒烟正断魂。

洞灵尊上德,虞石会明真。要妙思玄牝,虚无养谷神。

丹丘乘翠凤,玄圃御斑麟。移梨付苑吏,种杏乞山人。

自此逢何世,从今复几春。海无三尺水,山成数寸尘。

甯君始学道,敢据五岳尊。
及为帝东在,便与天长存。
入门堪笑复堪怜,三径苔荒一钓船。
惭愧四邻教断火,不知厨里久无烟。
谁知幽谷里,真有寿阳妆。

春带愁来花事早。惜花心、又愁春老。一枕风声,半窗雨响,又是落英时了。

晓起捲帘心草草。又无端、被花相恼。燕苦香残,莺嫌艳冷,触拨闲情多少。

晓雾溟濛庭树。弄晴无据。深垂帘幕护轻寒,却约得、炉香住。

燕燕莺莺无语。恼将春去。只多落絮与飞花。还未到、听秋雨。

柔川有潭名石龟,石潭见底行斑鱼。中有小儿见十馀,爷娘困剧弃黄口。

不忍面儿疾返走,脱儿饥大著水中,宛转呼啼亦何有。

儿幸俦侣众,精魂未能消。散作飞虫上树木,黑为谢豹黄鸱枭。

爷娘语精魂,毋烦啄我脑。三日五日吾当来,共汝相呼春树杪。

重阳风雨遍扬州,买得秋花又一秋。说是傲霜吾不信,朝来篱下总垂头。

萧萧飒飒半林秋,欲写风枝笔暂留。何处一声声唧唧,暗虫窥月上墙头。

转眼江流已昨非,便随鸥鹭省渔砚。
飞花无复浪千顷,倒影依然山四周。
不向静中观物理,更于何处觅天机。
兴来倚杖斜阳外,弄篇潺湲未肯归。
等閒一问垂千古,从此丛林共播扬。
堪笑睦州无相度,{左饣右毕}{左饣右罗}{左饣右追}子要先尝。

  师鲁,河南人,姓尹氏,讳洙。然天下之士识与不识皆称之曰师鲁,盖其名重当世。而世之知师鲁者,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至其忠义之节,处穷达,临祸福,无愧于古君子,则天下之称师鲁者未必尽知之。

  师鲁为文章,简而有法。博学强记,通知今古,长于《春秋》。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不为苟止而妄随,而人亦罕能过也。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

  师鲁少举进士及第,为绛州正平县主簿、河南府户曹参军、邵武军判官。举书判拔萃,迁山南东道掌书记、知伊阳县。王文康公荐其才,召试,充馆阁校勘,迁太子中允。天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贬监郢州酒税,又徙唐州。遭父丧,服除,复得太子中允、知河南县。赵元昊反,陕西用兵,大将葛怀敏奏起为经略判官。师鲁虽用怀敏辟,而尤为经略使韩公所深知。其后诸将败于好水,韩公降知秦州,师鲁亦徙通判濠州。久之,韩公奏,得通判秦州。迁知泾州,又知渭州,兼泾原路经略部署。坐城水洛与边臣略异议,徙知晋州。又知潞州,为政有惠爱,潞州人至今思之。累迁官至起居舍人,直龙图阁。

  师鲁当天下无事时独喜论兵,为《叙燕》、《息戍》二篇行于世。自西兵起,凡五六岁,未尝不在其间,故其论议益精密,而于西事尤习其详。其为兵制之说,述战守胜败之要,尽当今之利害。又欲训土兵代戍卒,以减边用,为御戎长久之策,皆未及施为。而元昊臣,西兵解严,师鲁亦去而得罪矣。然则天下之称师鲁者,于其材能,亦未必尽知之也。

  初,师鲁在渭州,将吏有违其节度者,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其后吏至京师,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贷部将,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徙监均州酒税。得疾,无医药,舁至南阳求医。疾革,隐几而坐,顾稚子在前,无甚怜之色,与宾客言,终不及其私。享年四十有六以卒。

  师鲁娶张氏,某县君固。有兄源,字子渐,亦以文学知名,前一岁卒。师鲁凡十年间三贬官,丧其父,又丧其兄。有子四人,连丧其三。女一适人固,亦卒。而其身终以贬死。一子三岁,四女未嫁,家无余资,客其丧于南阳不能归。平生故人无远迩皆往赙之,然后妻子得以其柩归河南,以某年某月某日葬于先茔之次。

  余与师鲁兄弟交,尝铭其父之墓矣固,故不复次其世家焉钞。铭曰:

  藏之深,固之密。石可朽,铭不灭。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