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与行人惜翠条,而今飞絮满河桥。一分流水萍初碎,百尺春风雪未消。
微扑妆楼啼半面,乍黏舞席折纤腰。沾泥更傍谁家砌,帘户新声紫燕娇。
冯子振,元代散曲名家,1253-1348,字海粟,自号瀛洲洲客、怪怪道人,湖南攸县人。自幼勤奋好学。元大德二年(1298)登进士及第,时年47岁,人谓“大器晚成”。朝廷重其才学,先召为集贤院学士、待制,继任承事郎,连任保宁(今四川境内)、彰德(今河南安阳)节度使。晚年归乡著述。世称其“博洽经史,于书无所不记”,且文思敏捷。下笔不能自休。一生著述颇丰,传世有《居庸赋》、《十八公赋》、《华清古乐府》、《海粟诗集》等书文,以散曲最著。
香定剪风罗幕。客践笼灯芳约。红绡沽酒下帘时,失记登楼作。
狂枕玉箫眠,软绊金下落。扫眉才子赋多情,可是怜轻薄。
泼眼春光泛晓晴,閒行随处惬幽情。桃花笑客乘时发,芳草留人特地生。
鸟外云移山欲动,树头泉落水如倾。晚风馀兴归仍在,忽讶新诗马上成。
龙驾回层霄,阴冲伏照光。圣人一万岁,有道过虞唐。
我与二三子,群佩争翱翔。玉京陈义问,金匮发冥藏。
春容丽藻绘,晨色泫孤芳。停思候物媚,沉思郁难当。
愿及西北风,驰之通建章。
武江斜转石,文岫独参天。绿涨他山雨,青浮近市烟。
松薪炊白粲,水蔓系红鲜。自喜飘蓬迹,安居过两年。
雨深绿叶樱桃肥,日长青草蝴蝶飞。江南三月春欲尽,白马王孙游不归。
僧家嗜笋如嗜肉,满腹生香贮寒玉。肯信湖州太守馋,饥来煮遍千林竹。
竹枝歌比柳枝高,红纸乌丝紫兔毫。夫婿从军不识字,殷勤写去也徒劳。
莫羞贱与贫,带索歌常浩。莫忧渴与饥,餐菊粮堪饱。
众卉泫然徂,鞠乃猗与好。百舌蜩螗天,蟋蟀俟秋剽。
岂怨生身迟,笑彼争时早。秋气穷巷间,不叹东门道。
缓步寻芳径。试把花枝问。一样春光不匀,红白此情难信。
想花神、亦自冷心肠,故洗铅华尽。
素质羞涂粉,色倩冰肌并。怪尔夭桃染脂,沉醉何时方醒。
最怜他、结实对王戎,谪仙夸上品。
万国风尘际,迢迢别雁行。故园春草满,客署晚云凉。
梦破三更月,花开两地觞。归期无定日,空感鬓边霜。
夜半鸟鸡抱鹄卵,天明起来生老鹳。鹤毛鹰觜鹭鸾身,却共乌鸦为侣伴。
高入烟霄,低飞柳岸。向晚归来子细看,依稀恰似云中雁。
醴泉何代启仙源,石瓮濒招汲满樽。灵异还同芝草瑞,春游堪拟杏花村。
论人应不笑糟粕,田父无妨贮瓦盆。世味任从甘淡泊,莫令沉醉送朝昏。
未抛却、一年春计。对酒当歌,旧狂重理。槛外东风,流莺唤我、定何意。
灯初茗后,才领略、江南味。醉眼问花枝,已晕入、蔫红窗纸。
身寄。叹江关老去,怕说故山烽起。红桥廿四,且分付、杜郎憔悴。
甚倦旅、一别西湖,却来傍、要离眠地。祇无恙黄垆,凭吊先生归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