涧阿坐雨寄以敬

载雨过湖山雨重,放水出山湖水浑。窗风乱解丛篁箨,渠溜直穿双树根。

白须道士烟霞癖,锦里先生芋栗园。想见南邻邱架阁,也嫌泥泞不过门。

张雨
  张雨(1283~1350)元代诗文家,号句曲外史,道名嗣真,道号贞居子曾从虞集受学,博学多闻,善谈名理。诗文、诗文、书法、绘画,清新流丽,有晋、唐遗意。年二十弃家为道士,居茅山,尝从开元宫王真人入京,欲官之,不就。
  猜你喜欢
孤舟半夜雨,上国十年心。
砚名金雀世难伦,用报惭无天下珍。
国士有时偏雅处,晴窗气暖墨花春。

谁将伪学涴忠良,满眼脂韦时样妆。敢斥弘羊苏岁旱,始惊鸣凤见朝阳。

生前运蹇官三品,死后流传纸一张。前辈遗风今寂寞,狂歌聊复吊清湘。

无奈叶潇潇。未秋含素飙。染霜深、怎得红消。碧树无端成锦树,片片血,化花飘。

写恨满空寥。断魂何处招。怎相思、难报琼瑶。青女多情能醉汝。

休落尽,为南朝。

圣境不可到,魂游记渺绵。花藏竹林院,莲号贝多编。

龙鸟如人礼,山河绕法筵。秪应身本幻,此却是真缘。

早岁孤迎养,庭闱草自春。那知清野久,却喜白头新。

楚水寒摇锡,蛮花净熨巾。怜君辛苦意,羞杀倚门人。

迎腊梅花无数开,旋看飞片点青苔。
幽香粉艳谁人见,时有山禽入树来。
移人尤物众谈夸,持以趋庭意可嘉。
鲑菜自无三九种,龙团空取十千茶。
烹尝便恐成灾怪,把玩那能定等差。
赖有前贤小团例,一囊深贮只传家。
独佩传家印,芹宫一线春。
居然风月意,笑却簿书尘。
溪水吾同味,檐花道固贫。
迂寒从献笑,肯与俗为邻。

薰晷倦山行,屐齿劳渐歇。鼓楫凌沧洲,万态时灭没。

澄镜豁双眸,遥峰渺一发。风饱帆叶轻,水肥石华发。

朗咏游仙诗,酣娱浴佛月。东望及三山,南流通百岳。

因兹向若惊,悟彼地维阙。尘境本芥杯,世荣亦芒忽。

但任虚舟心,回帆鼓偶伐。

忠文峨眉英,始也迹甚微。堂堂薛简肃,旟隼西南飞。

其人古廉守,肯持蒟酱归。所得一伟人,天下大布衣。

引以宾王家,光映春官闱。昭陵宋仁主,前星久无辉。

犯讳言所难,雷电每霁威。雄哉鍊石手,妙补天巍巍。

丞相江南来,云掩扶桑晖。旧德陈苦辞,往往阨谤讥。

诸贤抗章疏,弱卒攻坚围。公力斡禹鼎,正气砰黄扉。

荆舒愤至骨,斥语笔自挥。赠之以蕙兰,何往无芳菲。

时公与司马,声谐玉琴徽。解冠挂神武,甘老西山薇。

九宇日瞀瞀,赤子将畴依。两公幸无恙,起拯或庶几。

嗣君元祐初,痛洗前人非。民望属司马,欲遁天为鞿。

帝命起公卧,门久车马騑。君实了吾事,此外何所希。

清风溢寰海,不啻严陵矶。公既晚家许,道德人所腓。

襄城下封竁,汝颍皆京圻。我来访遗垄,名姓存依稀。

来仍散兵烬,雨雪无留霏。公名在天下,岂逐薤露晞。

谁能禁耕牧,盛事乘薪机。吾力不足振,感叹徒歔欷。

与山违日久,忽遇洒我神。黄鸟出谷鸣,悠然江南春。

晴峰倚崔嵬,空翠来氤氲。盘旋山壑里,不见人间人。

秦云寂寂僧还定,尽日无人鹿绕床。
日暮风吹官渡柳,白鸦飞出石头墙。(《废城》)
双双白燕入祠堂。(乳石洞玉女祠。并见《主客图》)。

楼阁隐烟迷野望,枫林落木动秋容。水通云窦倾寒玉,山入潭心倒碧峰。

彭泽柳庄风雨暗,严滩钓石藓苔封。长杨五柞春光好,应让云山第一重。

高阁安仁省,名园广武庐。沐兰朝太一,种竹咏华胥。
禁静疏钟彻,庭开爽韵虚。洪钧齐万物,缥帙整群书。
寒露滋新菊,秋风落故蕖。同怀不同赏,幽意竟何如。
寂灭真功元无体,无功妙旨太深深。
同中有异粗中细,异中有同念里心。
径转人疑堕,烟深路欲遮。
危峰挂星汉,古洞走龙蛇。
积露蒸初日,枯藤钩落花。
可怜一尊酒,相对煮芹芽。

无山成僻地,独树得名园。看画不招客,灌花长闭门。

留吾好友宿,呼妇索清尊。伯药西园意,为君写此轩。

南来无复帝王州,航海频年事已休。铁马扬尘纷羯鼓,江豚吹浪覆龙舟。

三人尚殚回天力,一旅焉能为国谋。寂寞厓山终古恨,断烟衰草至今愁。

  或有问于余曰:“诗何谓而作也?”余应之曰:“‘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夫既有欲矣,则不能无思;既有思矣,则不能无言;既有言矣,则言之所不能尽而发于咨嗟咏叹之余者,必有自然之音响节奏,而不能已焉。此诗之所以作也。”

  曰:“然则其所以教者,何也?”曰:“诗者,人心之感物而形于言之馀也。心之所感有邪正,故言之所形有是非。惟圣人在上,则其所感者无不正,而其言皆足以为教。其或感之之杂,而所发不能无可择者,则上之人必思所以自反,而因有以劝惩之,是亦所以为教也。昔周盛时,上自郊庙朝廷,而下达于乡党闾巷,其言粹然无不出于正者。圣人固已协之声律,而用之乡人,用之邦国,以化天下。至于列国之诗,则天子巡狩,亦必陈而观之,以行黜陟之典。降自昭、穆而后,寖以陵夷,至于东迁,而遂废不讲矣。孔子生于其时,既不得位,无以行帝王劝惩黜陟之政,于是特举其籍而讨论之,去其重复,正其纷乱;而其善之不足以为法,恶之不足以为戒者,则亦刊而去之;以从简约,示久远,使夫学者即是而有以考其得失,善者师之,而恶者改焉。是以其政虽不足行于一时,而其教实被于万世,是则计之所以为者然也。”

  曰:“然则国风、雅、颂之体,其不同若是,何也?”曰:“吾闻之,凡诗之所闻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虽《周南》《召南》亲被文王之化以成德,而人皆有以得其性情之正,故其发于言者,乐而不过于淫,哀而不及于伤,是以二篇独为风诗之正经。自《邶》而下,则其国之治乱不同,人之贤否亦异,其所感而发者,有邪正是非之不齐,而所谓先王之风者,于此焉变矣。若夫雅颂之篇,则皆成周之世,朝廷郊庙乐歌之词:其语和而庄,其义宽而密;其作者往往圣人之徒,固所以为万世法程而不可易者也。至于雅之变者,亦皆一时贤人君子,闵时病俗之所为,而圣人取之。其忠厚恻怛之心,陈善闭邪之意,犹非后世能言之士所能及之。此《诗》之为经,所以人事浃于下,天道备于上,而无一理之不具也。”

  曰:“然则其学之也,当奈何?”曰:“本之二《南》以求其端,参之列国以尽其变,正之于雅以大其规,和之于颂以要其止,此学诗之大旨也。于是乎章句以纲之,训诂以纪之,讽咏以昌之,涵濡以体之。察之情性隐约之间,审之言行枢机之始,则修身及家、平均天下之道,其亦不待他求而得之于此矣。”

  问者唯唯而退。余时方集《诗传》,固悉次是语以冠其篇云。

  淳熙四年丁酉冬十月戊子新安朱熹书。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