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梦游澄林,方舟坐垂钓。一水穷萦回,三峰隐奔峭。
娟娟碧筱合,灼灼朱葩耀。残雨趁回隐,断云通返照。
林昏野老炊,溪动寒女漂。平生爱桃源,何年陡员峤。
永惭白发蒲,起应金门诏。犹思洗药处,空歌采菱调。
一鹤已与讥,九龙那免诮。觉来复京华,语儿成一笑。
天上有物乎,吾不得而乞。天上有人乎,吾不得而亲。
虚微髣髴,视之乃沕。抱一存真,强名曰神。犹橐犹籥,风卷云郁。
天地不仁,刍狗是刜。和光同尘,众妙维新。圣人不仁,后身外身。
外身而身存,身存而物宾。吾不知谁子,以天物为臣。
金玉何足守,美善何足珍。有名之毋见,无名之始沦。
非见亦非沦,玄玄万古屯。
昔人手植卜三公,仙李蟠根此日同。珍重挥毫添九棘,一家都在画图中。
少陵老翁饿濒死,意欲大庇天下人。一椽茆屋不足蔽风雨,安得万间之厦盖覆四海赤子同欣欣。
言狂意广不量力,至今世俗闻者交笑嗔。侯城小儒愚独甚,不敢嗔笑谓公之意厚且真。
古来致乱皆有因,大臣固位谨持禄,其计止为安一身。
高车大纛耀侈富,子女玉帛骄里邻。安危得失百不知,更僣膏腴便利田宅遗子孙。
生灵穷苦堕沟渎,寒士困悴无衣绅。彼也珍羞绮席,歌舞燕乐穷朝昏。
老翁哀痛实为此,熟视鄙夫憸子辟之犬鼠加冠巾。
曰我得志有不为,嫉邪愤世欲救其弊忘贱贫。至今巳阅八百岁,知翁之意世独少,蹈翁所恶常纷纷。
侯城子,为是惧,人受天地中,何以不与禽兽草木为等伦。
一心运万化,五性涵义仁。下?后土所不能,上赞皇天之阙燮,调寒暑,抚五辰。
大禹疏百川,伊周综理礼乐政教与世为陶钧。孔子孟轲不得位,著书明道亦与治水拯世之功均。
吾为孔子徒,忍汩流俗同沉沦。故题一室曰万间,坐觉宇宙亭毒气势皆前陈。
身贱不敢论政教,誓将修复孔业为世开昏嚚。室中左右列古书,亦有诸史所笔志义之士忠良臣。
关有子厚,洛有伯淳,群公近出皆凤麟。美哉子厚,西铭之说何谆谆。
吾恐当时亦感悲叹意,故立此论可与日月同光新。
为君不知此,无以建皇极,为臣不知此,无以康兆民。
愿写此书千万卷,洗濯鄙胸与私智,使知林林之众,皆吾共出而同娠。
视之不至越与秦,尽变呻吟愁叹之俗,若去寒冱逢阳春。
小儒不惜独困处此室,作为雅颂歌圣神,再见中国大治同周殷。
数间茅屋水东涯,四海为家不当家。钵底已无兼宿食,篱边犹忆隔年花。
典型独喜先生在,风雅徒令异代誇。自笑僧贫远行脚,担头犹有旧袈裟。
摆脱樊笼裹我粮,清风相送入宜阳。溪头杨柳徐君宅,眼底青山四皓庄。
莫笑鹿门无活计,须誇邺架有书香。西溪溪上双桥稳,并驾安车入帝乡。
守山东。山东万岭郁青葱。两溪共一泻。水洁望如空。
岸侧青莎被。岩间丹桂丛。上瞻既隐轸。下睇亦溟濛。
远林响咆兽。近树聒鸣虫。路出若溪右。涧吐金华东。
万仞倒危石。百丈注悬潨。制曳写流电。奔飞似白虹。
洞井含清气。漏穴吐飞风。玉窦膏滴沥。石乳室空笼。
峭崿途弥险。崖岨步才通。余舍平生之所爱。欻暮年而此逢。
欲一去而不还。怅邹衣之未褫。揖林壑之清旷。事氓俗之纷诡。
幸帝德之方升。值天纲之未毁。既除旧而布新。故化民而俗徙。
播赵俗以南徂。扇齐风以东靡。乳雉方可驯。流蝗庶能弭。
清心矫世浊。俭政革民侈。秩满归白云。淹留事芝髓。
书萤干死尚青凝,酒蚁微生怕赤憎。小集似存今日醉,高台犹记隔年登。
远闻佳士粗为客,静爱虚名略异僧。为报相怜西笑意,一江风雨满青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