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田田东西南北,碧波鱼戏莲叶。藕花亭子新凉后,一桁栏干斜摺。
人影贴、唱水殿,风来香与鸥波接。暮云千叠,想十里平山,二分明月,中有笛声擪。
缁尘海,那觅采芳菱艓。漫寻手板支颊。画楼若许人同倚,三尺碧筒应挟。
冰簟阔、指明镜,中央小梦宛央惬。银河难涉,只百顷风潭,千章夏木,都借画屏摄。
大好梧桐庭院里。修竹娟娟,几席凉于水。扫地焚香闲坐此。
韦苏州后先生矣。
老带扫襟谁得似。一片冰心,写上云蓝纸。看取方池清见底。
亭亭立者花君子。
山园卜筑静,门对大江开。花木繁阴处,罗浮翠色来。
青毡空故物,黄卷属多才。不负先人意,弟兄君子哉。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