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甫里白莲寺答顾玉山见寄 其二

沧浪一曲绕茅堂,投老归来贺监狂。鸾凤岂因梧竹止,雁鸿亦为稻粱忙。

荣名身后嗟何用,浊酒生前醉不妨。雪里梅花迥高洁,结交岁暮莫相忘。

苏州府昆山人,字子英。工诗,长于乐府。洪武初为苏州府学训导。有《可传集》、《耕学斋诗集》。
  猜你喜欢
朝见一片云,暮成千里雨。凄清湿高枝,散漫沾荒土。
连山鄣吾北,二室分西东。
东山几何高,不为太室容。
西山为我低,少室见诸峰。
临轩一长叹,隐见由所逢。
试问山中人,二室竟谁雄。
雄雌久已定,分别徐亦空。
可怜汝阳酒,味与上国同。
游心四山外,寄适杯酒中。
水面平铺映碧空,夜深明月照龙宫。
猿啼未响潭先响,一树花开两树红。
云影护梅枝,短短未禁飞雪。彩幅自题新句,作催妆佳阕。
西楼昨夜五更寒,恐一枝先发。元是素娥无寐,贺半轮明月。

轻徭宽日力,横费惜秋毫。临谏天容睟,尊贤圣体劳。

乾坤收化育,弓剑入悲号。十月西陵仗,愁云隔赭袍。

岁阴生计两蹉跎,相顾悠悠醉且歌。厨冷难留乌止屋,
门闲可与雀张罗。病添庄舄吟声苦,贫欠韩康药债多。
日望挥金贺新命,俸钱依旧又如何。
光浮水槛虚黄盖,凉满冰台待翠舆。
日转槐龙天近午,汗衣犹听讲筵书。
惨结秋阴,西风送、霏霏雨湿。凄望眼、征鸿几字,暮投沙碛。试问乡关何处是,水云浩荡迷南北。但一抹、寒青有无中,遥山色。
天涯路,江上客。肠欲断,头应白。空搔首兴叹,暮年离拆。须信道消忧除是酒,奈酒行有尽情无极。便挽取、长江入尊罍,浇胸臆。
不入东风桃李群,结恨远在瘴江濆。
眼看南国添春色,天遣馀波及宝薰。
淡泊直疑梅失素,清幽欲与蕙争芬。
上林托足虽无地,犹有香名万里闻。

水映蓬窗夜气凉,邗江古岸泊舟航。玉箫风静吹明月,粉堞烟深绕绿杨。

跨鹤已成他日梦,寻花非复少年场。星星萤火沾清露,欲问雷塘事渺茫。

峡山高兮千寻,峡流险兮寖淫。障白日于晴空,泼岩崖之微阴。

碧草萋菲,怪石峨巍。山鬼夜哭,鹧鸪朝啼。聆惜春波兮日瀰漫,中流一箭兮飞奔遄。

游人值此兮命难存。余舟已济兮心犹酸。拉长年与三老兮正襟而诉之。

莫余行其少迈兮顾流而易之。乘白日之馀光兮择芳渚而憩之。

桂棹兮兰桨,神明兮翱翔。有酒兮酤我,共酌兮斜阳。

古貌苍髯十八公,巍巍独出众材中。朝来挽致茅堂下,为我商量送好风。

孤馆明秋月,清砧韵霜风。

高唐与巫山,参差郁相望。灼烁在云间,氛氲出霞上。

散雨收夕台,行云卷晨障。出没不易期,婵娟以怅惆。

春暮雨微微,翻疑坠叶时。气蒙杨柳重,寒勒牡丹迟。
未夕鸟先宿,望晴人有期。何当廓阴闭,新暑竹风吹。

病骨倦鞍马,禅居忻少留。暮云山尽路,孤磬月明楼。

林静钩辀晓,风香罢亚秋。重来坐磐石,相对话归休。

灵祠古木合,波飏大江濆。未作湘南雨,知为何处云。

苔痕涩珠履,草色妒罗裙。妙鼓彤云瑟,羁臣不可闻。

小院烟笼衰柳,长空月挂高桐。捲帘时听草间虫,似把秋情细讽。

绣户凉生簟冷,画楼人静灯红。无端断续短砧风,敲破归乡残梦。

归去来。诗不云乎,
王事一埤遗我兮。终日孜孜,
心力疲劳齿发衰。尔今已年五十二,
前去七十几多时。尔性虽拙颇好学,
尔才虽短颇好诗。文学歌诗之外非乐为。
金门玉堂若无分,随分官职胡不归。
苟能遣得婚嫁累,又何基础忧伏腊资。
尔不闻仲尼曰,饭疏食饮水,
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
浮云富贵非尔宜。表圣表圣,
尔当念兹而在兹,勿使无其实而有其词。
尔若舍灵龟而观朵颐,无乃见尔痴尔痴。

  毛颖者,中山人也。其先明眎,佐禹治东方土,养万物有功,因封於卯地,死为十二神。尝曰:“吾子孙神明之后,不可与物同,当吐而生。”已而果然。明眎八世孙䨲,世传当殷时居中山,得神仙之术,能匿光使物,窃姮娥、骑蟾蜍入月,其后代遂隐不仕云。居东郭者曰㕙,狡而善走,与韩卢争能,卢不及。卢怒,与宋鹊谋而杀之,醢其家。

  秦始皇时,蒙将军恬南伐楚,次中山,将大猎以惧楚。召左右庶长与军尉,以《连山》筮之,得天与人文之兆。筮者贺曰:“今日之获,不角不牙,衣褐之徒,缺口而长须,八窍而趺居,独取其髦,简牍是资。天下其同书,秦其遂兼诸侯乎!”遂猎,围毛氏之族,拔其豪,载颖而归,献俘於章台宫,聚其族而加束缚焉。秦皇帝使恬赐之汤沐,而封诸管城,号曰管城子,日见亲宠任事。

  颖为人强记而便敏,自结绳之代以及秦事,无不纂录。阴阳、卜筮、占相、医方、族氏、山经、地志、字书、图画、九流、百家、天人之书,及至浮图、老子、外国之说,皆所详悉。又通於当代之务,官府簿书、巿井贷钱注记,惟上所使。自秦皇帝及太子扶苏、胡亥、丞相斯、中车府令高,下及国人,无不爱重。又善随人意,正直、邪曲、巧拙,一随其人;虽见废弃,终默不泄。惟不喜武士,然见请,亦时往。累拜中书令,与上益狎,上尝呼为“中书君”。上亲决事,以衡石自程,虽宫人不得立左右,独颖与执烛者常侍,上休方罢。颖与绛人陈玄、弘农陶泓,及会稽褚先生友善,相推致,其出处必偕。上召颖,三人者不待诏,辄俱往,上未尝怪焉。

  后因进见,上将有任使,拂拭之,因免冠谢。上见其发秃,又所摹画不能称上意。上嘻笑曰:“中书君老而秃,不任吾用。吾尝谓中书君,君今不中书邪?”对曰:“臣所谓尽心者。”因不复召,归封邑,终於管城。其子孙甚多,散处中国、夷狄,皆冒管城,惟居中山者,能继父祖业。

  太史公曰:毛氏有两族。其一姬姓,文王之子,封於毛,所谓鲁、卫、毛、聃者也。战国时,有毛公、毛遂。独中山之族,不知其本所出,子孙最为蕃昌。《春秋》之成,见绝於孔子,而非其罪。及蒙将军拔中山之豪,始皇封诸管城,世遂有名,而姬姓之毛无闻。颖始以俘见,卒见任使。秦之灭诸侯,颖与有功,赏不酬劳,以老见疏,秦真少恩哉!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