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和元年秋,蜀人传言有寇至,边军夜呼,野无居人,谣言流闻,京师震惊。方命择帅,天子曰:“毋养乱,毋助变。众言朋兴,朕志自定。外乱不作,变且中起,不可以文令,又不可以武竞,惟朕一二大吏。孰为能处兹文武之间,其命往抚朕师?”乃推曰:张公方平其人。天子曰:“然。”公以亲辞,不可,遂行。
冬十一月至蜀,至之日,归屯军,撤守备,使谓郡县:“寇来在吾,无尔劳苦。”明年正月朔旦,蜀人相庆如他日,遂以无事。又明年正月,相告留公像于净众寺,公不能禁。
眉阳苏洵言于众曰:“未乱,易治也;既乱,易治也;有乱之萌,无乱之形,是谓将乱,将乱难治,不可以有乱急,亦不可以无乱弛。惟是元年之秋,如器之欹,未坠于地。惟尔张公,安坐于其旁,颜色不变,徐起而正之。既正,油然而退,无矜容。为天子牧小民不倦,惟尔张公。尔繄以生,惟尔父母。且公尝为我言‘民无常性,惟上所待。人皆曰蜀人多变,于是待之以待盗贼之意,而绳之以绳盗贼之法。重足屏息之民,而以斧令。于是民始忍以其父母妻子之所仰赖之身,而弃之于盗贼,故每每大乱。夫约之以礼,驱之以法,惟蜀人为易。至于急之而生变,虽齐、鲁亦然。吾以齐、鲁待蜀人,而蜀人亦自以齐、鲁之人待其身。若夫肆意于法律之外,以威劫齐民,吾不忍为也。’呜呼!爱蜀人之深,待蜀人之厚,自公而前,吾未始见也。”皆再拜稽首曰:“然。”
苏洵又曰:“公之恩在尔心,尔死在尔子孙,其功业在史官,无以像为也。且公意不欲,如何?”皆曰:“公则何事于斯?虽然,于我心有不释焉。今夫平居闻一善,必问其人之姓名与其乡里之所在,以至于其长短大小美恶之状,甚者或诘其平生所嗜好,以想见其为人。而史官亦书之于其传,意使天下之人,思之于心,则存之于目;存之于目,故其思之于心也固。由此观之,像亦不为无助。”苏洵无以诘,遂为之记。
公,南京人,为人慷慨有大节,以度量雄天下。天下有大事,公可属。系之以诗曰:天子在祚,岁在甲午。西人传言,有寇在垣。庭有武臣,谋夫如云。天子曰嘻,命我张公。公来自东,旗纛舒舒。西人聚观,于巷于涂。谓公暨暨,公来于于。公谓西人“安尔室家,无敢或讹。讹言不祥,往即尔常。春而条桑,秋尔涤场。”西人稽首,公我父兄。公在西囿,草木骈骈。公宴其僚,伐鼓渊渊。西人来观,祝公万年。有女娟娟,闺闼闲闲。有童哇哇,亦既能言。昔公未来,期汝弃捐。禾麻芃芃,仓庾崇崇。嗟我妇子,乐此岁丰。公在朝廷,天子股肱。天子曰归,公敢不承?作堂严严,有庑有庭。公像在中,朝服冠缨。西人相告,无敢逸荒。公归京师,公像在堂。
露叶翻翻翠色铺,小园多种淡巴菰。红潮晕颊浓于酒,别调氤氲亦自殊。
既喜明月来,复惜明月去。吾欲破青云,坐尔月行处。
褰裳拂烟雾,竦身青云间。浮丘何处来,接上嵩高山。
云梯蹑青壁,金涧流潺湲。其前为天柱,颇象承露磐。
石脂锵然下,味如玉浆寒。飒飒仙馆中,饮之生羽翰。
道逢四五公,授我青琅玕。碧落空歌长,飙车逝难扳。
携手千秋期,税驾何时还。
夙借屏星映,曾怜坐客寒。扁舟违逆水,方丈渺三韩。
分隔悬穹壤,心驰乏羽翰。荧煌丈在望,岁月凛奔湍。
凡骨思佺诀,师资待郢墁。把文留箧笥,洗眼诵琅玕。
辙敢穷途恸,冠期结绶弹。苦无苍玉佩,绝忆紫金丹。
往绝修门入,争先要路看。飞腾宁有策,遇合自相欢。
献纳君王问,施行宇宙宽。前星开尹幕,列宿炳朝端。
贺老聊为监,严公合从官。调官因有便,典谒亦曾干。
不得瞻丰采,无由出肺肝。姓名烦摸索,踪迹自蹒跚。
未有三千牍,那能九万抟。抱关从苑候,失步向邯郸。
继忆专城去,俱兴敛惠叹。第闻盘错旧,不见剸裁难。
帝眷从更治,民风要饱观。甫传光礼乐,已著画衣冠。
浙水东西接,恩波昼夜澜。去天邻杜曲,近日即丈安。
儒腐真堪厌,才优特未殚。少迟调鼎铉,即合侍金銮。
馀子甘流落,遗编守故残。若为百里宰,已判一生酸。
蜀道游虽倦,山阴兴未阑。犹能风雪里,作意驻征鞍。
画楼秋色映遥空,人在白云中。一片青山斜日,几株黄叶西风。
生平得意,耳因酒热,情为诗钟。试问看花帝子,何如种柳仙翁。
吾子廉吏孙,读书昧生理。三十未成名,徒然还乡里。
外侮旋复来,内忧方未已。忽然远行役,披衣中夜起。
明星光在天,河流正弥弥。行云有返期,游子靡所止。
揽涕下高堂,长途从此始。
绿水芙蓉,羡幕府、诗才清绝。继玉茗、低吟红豆,高歌白雪。
北固西风供作赋,南徐画烛欣留客。泛烟波、听彻碧箫声,扬州月。
湖海恨,泥鸿迹。古今事,烟云灭。看江山如此,都归彩笔。
一卷龙光腾宝剑,千秋慧业传瑶笈。爇名香、浣手细披吟,心先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