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大司成苇川陈先生七十华诞

苇川先生年七十,发始如艾眼如碧。扁舟下上只五湖,寻常城府亦不入。

中年供奉金马门,气吞星汉摩青云。集贤学士多藉藉,亦有海鹤参鸡群。

自是天生肮脏姿,长开白眼青眼稀。已闻世间鱼恶网,复道高树狂风吹。

感慨犹为老女吟,故人族子为商参。时方争慕祝鮀佞,甘从吾好归山林。

忆昔较文春棘围,于予旁经亦见知。自兹往往语门弟,如某乃尔同榜师。

衔哀公北我奔南,程途相吊齐鲁间。八年蹲伏在草莽,再来不见公温颜。

一从契阔二十年,致书兼喜有子贤。载读思过息机作,三夜梦语洞庭山。

公今古稀我肩随,我在罗网公鸿飞。六十七十伯玉化,遣子下问不朽之道夫何为。

答曰宇宙无穷,莫知始终。万寿无疆,道与天同。回视彭殇倏忽共隙光,无异槿花须臾与蠛蠓。

又何必区区慕广成子安期生幻迹沧溟中。

(1466—1560)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猜你喜欢
诗礼称才子,神仙是丈人。玉山那惜醉,金谷已无春。
白马如风疾,青袍夺草新。不嫌鸣吠客,愿用百年身。

石屏不见刀斧痕,石下初谁得行径?千骑来时停管弦,月明更觉山中静。

道人越布单衣,兴高爱学苏门啸。有时也伴,四佳公子,五陵年少。歌里眠香,酒酣喝伴,壮怀无挠。楚江南,每为神州未复,阑干静、慵登眺。
今日征夫在道。敢辞劳、风沙短帽。休吟稷穗,休寻乔木,独怜遗老。同社诗囊,小窗针线,断肠秋早。看归来,几许吴霜染鬓,验愁多少。
功成有意避斋坛,睨柱无瑕玉更寒。
万里长风收戍旆,三年零雨拂归鞍。
樽中酒美催高会,圯上书閒得细看。
岁晏雪园宾盖少,要须枚叟奉馀欢。
扁舟又过楚江东,庐阜霜晴翠扫空。
四海五湖皆逆旅,千岩万壑正秋风。
会观沙界无华处,何必茅斋是梦中。
已悟三生旧知识,不因天竺寺前逢。

买自桐江数岁前,洁中轻外欲巢莲。同麟荐世宜为瑞,邀鹤寻真定得仙。

肯示吉凶贻后悔,祇随呼吸到长年。主人幸不烦供养,俾托轺车看两川。

颇怪梅花不肯开,岂知有意待春来。
灯前玉面披香出,雪後春容取胜回。
触拨清诗成走笔,淋漓红袖趣传杯。
望尘俗眼那知此,只买夭桃艳杏栽。

江山到处都如此,其间黯然惟别。秋柳正垂垂,刻意教人折。

免华生又灭。禁几许,清歌呜咽。寒夜重来,旧游如梦,故应凄绝。

恰忆。五年前,江南岸、酒醒归舟时节。一桁碧栏干,听笛声吹澈。

年华流水阅,那不遣、鬓丝成雪。忍看君、一幅闲愁,苦觅恨人说。

一气暗随鸾辂动,万祥给会衮衣朝。
康衢歌吹东风里,满听儿童善祝尧。
片席出林杪,惊碍阁树枝。
划空争鸟疾,抱水受风迟。
却认此身住,翻看彼岸移。
欲分衣上冷,交臂短窗时。

晚宿山村待雨晴,夜深云弄月痕明。茅庐四面溪田绕,半是蛙声半水声。

水攒冲兮石丛耸,焕云锦兮喷汹涌。苔駮荦兮草夤缘,
芳幂幂兮濑溅溅。石攒丛兮云锦淙,波连珠兮文沓绛。
有洁冥者媚此幽,漱灵液兮乐天休,实获我心兮夫何求。

落花寂寂掩柴荆,满地绿阴新笋生。自是老来游兴减,江山何处不堪行。

谁解秦宫一粒丹,记时容易守时难。鸳鸯梦冷肠堪断,蜥蜴魂销血未干。

榴子色分金钏彩,茜花光映玉鞲寒。何时试卷香罗袖,笑语东君仔细看。

笥中时忆赐衣存,阃外犹传汉使尊。
诸将九边承庙略,单于三世拜朝恩。
清宵剑气回南斗,明月笳声静北门。
任道蹛林千帐在,请看禁御五云屯。
山头磴石危梯险,山下荒田野草悲。
更著秋风吹两鬓,不消几日尽成丝。

东风紫燕入丛祠,河上人家记旧仪。古砌半沈天上水,苍松全折雨中枝。

依稀三烛流光夜,想像千官立仗时。独喜啼莺犹未歇,看花一路到汾睢。

塔势陵太清,荒烟入望平。诸天依净业,一磬散秋声。

游客无今古,高松见性情。谁能亿劫外,独证法王城。

破砂盆,漏灯盏。死偷心,灭正眼。近之则愈远,亲之则愈疏。

瞻之在前,忽然在后。全明全暗,双放双收。番复看来,当甚热大。

是则也是,只如进前叉手。

绿窗几度留难住。懊恼相逢,反添离绪。剪烛清谈,一般怀抱愁如许。

怊怅无计,只怕听、临歧语。皓月太无情,却照尽、悲欢千古。

便总把吴刚斧借,也怎划愁千缕。炎凉阅遍,况秋更悲羁旅。

第一是、只恨江潮,但浩漫、偏催人去。念此别天涯,重话苍野何处。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