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妣周孺人,弘治元年二月二十一日生。年十六年来归。逾年生女淑静,淑静者大姊也;期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殇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逾年,生淑顺;一岁,又生有功。有功之生也,孺人比乳他子加健。然数颦蹙顾诸婢曰:“吾为多子苦!”老妪以杯水盛二螺进,曰:“饮此,后妊不数矣。”孺人举之尽,喑不能言。
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卒。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伤哉!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以二子肖母也。
孺人讳桂。外曾祖讳明。外祖讳行,太学生。母何氏,世居吴家桥,去县城东南三十里;由千墩浦而南,直桥并小港以东,居人环聚,尽周氏也。外祖与其三兄皆以资雄,敦尚简实;与人姁姁说村中语,见子弟甥侄无不爱。
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绵;入城则缉纑,灯火荧荧,每至夜分。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室靡弃物,家无闲人。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遇僮奴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饵,率人人得食。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孺人卒,母何孺人亦卒。周氏家有羊狗之痾。舅母卒,四姨归顾氏,又卒,死三十人而定。惟外祖与二舅存。
孺人死十一年,大姊归王三接,孺人所许聘者也。十二年,有光补学官弟子,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馀则茫然矣。世乃有无母之人,天乎?痛哉!
雄鸡奋悲歌,惊埃勃马首。落星虽有心,孤月空开口。
梦回欹枕夜三更,烟树微茫隔卫城。独向屋梁惊落月,不堪还听雁来声。
燕堂高会势峨峨,拂面薰风气候和。广座初陪文字饮,满城重听裤襦歌。
锦裀藉舞矜回雪,玉麈挥谈沛决河。牧伯娱宾同众乐,庾公清兴未为多。
老濞争衡地,鱼龙战血腥。廿年烽火尽,千里稻田青。
水驿通吴会,云帆满洞庭。恩波流处远,更勒纪功铭。
已逐黄尘老,初为故国行。计程随逆旅,问俗愧诸生。
顿顿舂新谷,村村护旧茔。建旗看屋峻,鉴发得溪清。
险莫惊新岭,行当慎考坑。人烟愁处绝,衰草望中平。
晓日迎过渡,轻风送出城。天心藏暮雨,冬气发初晴。
径转逢樵唱,山幽忆鸟鸣。忽惊苍树断,知有白云横。
稻草盘空挂,松毛近火擎。林深霜作色,溪响碓无声。
阡陌随山曲,陂塘待雨盈。劳人下担急,健妇把锄轻。
野宿惟防虎,山城竟卖鲭。西江时转粟,南国久停钲。
昨者闻传诏,三方尽撤兵。云帆朝不至,蔀屋夜常惊。
几见东家饱,先愁小市争。曝芹谁许献,桑梓最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