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酒幸借我,无酒还须酤。丹灶火正红,养我老病躯。
念子知我素,青丝系玉壶。四体三字母,得之苏竹湖。
慇勤送清江,儿孙学步趋。端阳在伊迩,黄雄泛菖蒲。
南下荐先茔,顾子同欢娱。我将弹冠出,来岁知同无。
发书犹失声,忍问抱起者。三日乃稍苏,寸步谁能舍。
爷娘痛自责,血泪想暗洒。合浦珠复还,非人盖天也。
从今莫登楼,不测在其下。飘瓦幸获全,相贺等弄瓦。
此儿太蚤慧,灾难果来惹。眉目故宛然,谛观愈娇姹。
不见镜中石,遥思枕上峰。景星光欲聚,夜雪兴偏浓。
著述编新草,吟哦对古松。华嵩归隐处,云树几千重。
天下学问,惟夜航船中最难对付。盖村夫俗子,其学问皆预先备办。如瀛洲十八学士,云台二十八将之类,稍差其姓名,辄掩口笑之。彼盖不知十八学士、二十八将,虽失记其姓名,实无害于学问文理,而反谓错落一人,则可耻孰甚。故道听途说,只办口头数十个名氏,便为博学才子矣。
余因想吾八越,惟馀姚风俗,后生小子,无不读书,及至二十无成,然后习为手艺。故凡百工贱业,其《性理》《纲鉴》,皆全部烂熟,偶问及一事,则人名、官爵、年号、地方枚举之,未尝少错。学问之富,真是两脚书厨,而其无益于文理考校,与彼目不识丁之人无以异也。或曰:“信如此言,则古人姓名总不必记忆矣。”余曰:“不然,姓名有不关于文理,不记不妨,如八元、八恺,厨、俊、顾、及之类是也。有关于文理者,不可不记,如四岳、三老、臧榖、徐夫人之类是也。”
昔有一僧人,与一士子同宿夜航船。士子高谈阔论,僧畏慑,拳足而寝。僧人听其语有破绽,乃曰:“请问相公,澹台灭明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是两个人。”僧曰:“这等尧舜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自然是一个人!”僧乃笑曰:“这等说起来,且待小僧伸伸脚。”余所记载,皆眼前极肤浅之事,吾辈聊且记取,但勿使僧人伸脚则亦已矣。故即命其名曰《夜航船》。
古剑陶庵老人张岱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