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其跃也,或激之;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
乐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者,物之善鸣者也。维天之于时也亦然,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是故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四时之相推敚,其必有不得其平者乎?
其于人也亦然。人声之精者为言,文辞之于言,又其精也,尤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其在唐、虞,咎陶、禹,其善鸣者也,而假以鸣,夔弗能以文辞鸣,又自假于《韶》以鸣。夏之时,五子以其歌鸣。伊尹鸣殷,周公鸣周。凡载于《诗》、《书》六艺,皆鸣之善者也。周之衰,孔子之徒鸣之,其声大而远。传曰:“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其弗信矣乎!其末也,庄周以其荒唐之辞鸣。楚,大国也,其亡也以屈原鸣。臧孙辰、孟轲、荀卿,以道鸣者也。杨朱、墨翟、管夷吾、晏婴、老聃、申不害、韩非、慎到、田骈、邹衍、尸佼、孙武、张仪、苏秦之属,皆以其术鸣。秦之兴,李斯鸣之。汉之时,司马迁、相如、扬雄,最其善鸣者也。其下魏晋氏,鸣者不及于古,然亦未尝绝也。就其善者,其声清以浮,其节数以急,其辞淫以哀,其志弛以肆;其为言也,乱杂而无章。将天丑其德莫之顾邪?何为乎不鸣其善鸣者也!
唐之有天下,陈子昂、苏源明、元结、李白、杜甫、李观,皆以其所能鸣。其存而在下者,孟郊东野始以其诗鸣。其高出魏晋,不懈而及于古,其他浸淫乎汉氏矣。从吾游者,李翱、张籍其尤也。三子者之鸣信善矣。抑不知天将和其声,而使鸣国家之盛邪,抑将穷饿其身,思愁其心肠,而使自鸣其不幸邪?三子者之命,则悬乎天矣。其在上也奚以喜,其在下也奚以悲!东野之役于江南也,有若不释然者,故吾道其于天者以解之。
麦浪翻晴,柳烟吹暮,可怜时候新暖。攀来暗绿嫌深,折去残红怨浅。
东风著意,为留得、几丝香软。笑双双、掠水衔泥,辛苦旧巢归燕。
费多少、斜阳送眼,容易得、远山迎面。肯将佩冷江皋,博个宴酣花苑。
梦阑酒醒,早减却、春痕一线。问五湖、他日扁舟,可似苎萝相见。
蜀之有眉,有山有江。江大而浚,山形甚庞。是生程公,为国重器。
可处大任,可决大事。凡有措置,凡有施设。坚不可摇,牢不可拔。
所以蜀人,号为铁塔。维公有子,为山阳守。所性所养,质直真厚。
维其质直,不浮不苟。不生巧心,不为利口。维其真厚,不矫不激。
体无邪气,面无邪色。视其气貌,察其动静。可知所养,可知所性。
可知其德,可知其政。质直真厚,故不生事。不为小数,不任小智。
以恕辅法,因法行恕。不烦不苛,不暴不怒。遂使斯民,如行大路。
无险可虞,无伤可虑。肌肤以完,手足可措。奸凶以衰,盗贼亦沮。
父母妻子,邑居田庐。各安其故,各保其居。为政如此,民是以和。
是以可慕,是以可歌。不能歌者,太守之量。可歌可传,可法可尚。
可以容众,可以任重。无适不可,惟上所用。
一自得归心,追游每共寻。衔杯能月上,开菊况秋深。
露白庭阴净,山青海气沉。应多新熟酒,拟作向来斟。
衮衮閒愁集,堂堂急景迁。残冬惟一月,旅寓向三年。
霜入丝莼美,风掀锦树鲜。义山通鸟道,禾水涨蛟涎。
雨泣鸣蛩地,云愁过雁天。川光寒不动,兵气惨相缠。
海上霞生燧,城边月应弦。疮痍浑未息,疾疠恐相煽。
陇亩迟三白,山林负一廛。感时何及矣,抚事独凄然。
瞻落传新令,家贫食旧编。依人惭野燕,恋子剧饥鸢。
席破门悬雨,庖空井閟烟。种山仍畏虎,蹐地秪怜蚿。
出感关途梗,居愁赋调煎。鹿门那可问,桃水径须沿。
未必弦真绝,虚疑笔可捐。东风如解冻,南客且栖玄。
五羊皮贱耻干秦,自在披裘带索贫。谈笑七雄争战地,乾坤自古有闲人。
客行天下半,波流日滔滔。卓然王幕长,独诣见所操。
西风吹黄鹄,瞥眼云中翱。无彼升天翼,欲飞讵能高。
读律三十年,弗离州县劳。归休青山郭,缘溪置屋牢。
种瓜以为业,不复求其曹。馔甘盘有鱼,饮旨尊有醪。
儿贤曲奉养,末慕乐陶陶。奈何百年期,欢忻变号咷。
望见双梧树,我每涕沾袍。梧树奚足悲,回躅于焉韬。
公车赋罢出长安,千里还家共岁寒。别去漫挥他日泪,相逢但说旧时欢。
兰舟载酒乘秋晚,湖寺寻僧到日残。天为故人开霁色,近城风雨又漫漫。
京华十载暂言归,谢屐欣陪坐翠微。似爱阿咸悬犊裤,过誇逸少冠乌衣。
趋凫正喜春风拂,鸣凤偏从客路飞。附尾自知才未逮,临歧拜饯思依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