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御沟流水依然冻,东风已窥窗眼。韭摘新烟,饼堆弱絮,纵有咬春谁荐。
沈思故苑。正万点横斜,半篙清浅。玉臂今宵,料他双胜也慵剪。
长安多少羁客,除非高渤海,此恨差免。唤马帘间,闹蛾桥上,夜景有人拘管。
俊游灞浐。趁微雪金门,早莺珠馆。待去朝天,翠衾新剩懒。
怪石含斑藓,幽云抱古潭。茶勋凭水策,诗理入禅参。
白帢纷春社,红衫过筱骖。纨书沈箧笥,纸笔付儿男。
鼷鼠全河饮,蜗牛一壳庵。有冠徒似范,自茧可悲蚕。
瘦削山容独,酣沉柳梦三。近烟红淡泊,著雨绿䰐鬖。
香腻煎云母,溪光泻蔚蓝。僧来伸纸看,一幅古鱼篮。
我昔南游向南国,轻舟浩荡随所适。雨缆朝辞楚岸沙,风帆远挂吴山色。
毗陵城东好山水,平湖方田渺萧瑟。锡山惠峰俱在眼,舟人野夫相与识。
谷口浮云乍有无,林间细路仍荆棘。锡山李侯邀我游,此兴岂待相促迫。
是时江湖足风雨,城郭半化为沟洫。苔深石滑苦不支,屐倒筇颠正愁剧。
匆匆挥手谢使去,还家仰天空叹息。向来经过信偶尔,岳麓险绝西湖僻。
宁知咫尺不相遭,恐是山灵阙题籍。潦倒谁开摩诘图,依稀尚有元龙宅。
元龙旧是湖海豪,作官十年归未得。挥毫赋诗本无意,况我与子同宿昔。
炎天倦眼藉披豁,从事索诗如传驿。却恐诗成卷送还,高堂素壁空相忆。
十载秦关别,思君梦往来。聂都寻水到,庾岭见梅开。
政谢韦贤日,词推沈约才。游梁情已倦,归洛兴偏催。
岁暮停云望,春深候雁回。折麻何处寄,愁上越王台。
剧邑虚官偶承乏,字民何术慰林林。文翁化被虽无事,巫马才悭惧不任。
樽俎弗踰宗祝计,牛羊自守乘田心。愿归山邑逃瘝旷,养拙寒儒荷赐深。
短榻蕉窗绿影肥,凉云一枕梦依稀。班生未老庄生老,匹马沙场胡蝶飞。
万柳摇金接画桥,一清堂外景偏饶。文章太守开华宴,预报龙舟夺锦标。
梧桐庭院。对花曾解语,游骢系倦。逗聪明、窣地帘垂,浑不是旗亭,酒边歌畔。
明月窥人,刚移得、窗纱绿满。岂当前能料,写入生绡,景情都换。
太息彩云易散。忆望中缥缈,玉楼天半。闹春红、看遍长安,奈廿四番风,飘零空怨。
薄倖樊川,也赢得、三山梦断。问旧人、得似荷戡,灯前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