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
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
庐陵欧阳修序。
行止唯天所命之,不将颓暮叹斯时。亦知春到寻常事,其奈寒深益尔思。
西北回风吹地转,东南初日上楼迟。苦吟昕夕频搔首,短发星星只欲垂。
蛟龙吐云气,雾豹出文采。许颍有佳士,翰林风流在。
吾道固多艰,明时屡危殆。嘉谷生螟蝗,稊稗劳取采。
平生数万言,未料寒与馁。天生济世才,发挥必有待。
伯乐一顾重,岂不价百倍。展足造青云,会见绝四海。
顾我茅苇姿,谬欲渐兰茝。达人固多可,借誉饰驽猥。
丈夫一相知,胸中何磊磊。愿作南山松,青青期不改。
此事虽一时,风流激千载。
张灯秪许到更阑,纵有笙歌懒作欢。空忆旧时明月色,连宵还恨不曾看。
剥剥啄啄,有客停车。童子惊告,我迎而趋。长揖就坐,问无恙乎?
自我不见,日月其徂。客漫应我,足降及除。亟挽其衣,谓客徐徐。
仆有所怀,愿得少摅。时方溽暑,天地为炉。黄埃翳空,君马何驱?
公卿贵人,夏屋渠渠。冰簟石床,梦寐华胥。君往而谒,门者趑趄。
亦有豪客,群聚上都。无事日长,博弈呼卢。君往而入,悄焉向隅。
幽幽陋室,帘影萧疏。又无他宾,沓至交呼。曷不少留,待日既哺。
言有尊酒,与君欢娱。近述邹鲁,远谈唐虞。醉即倚几,而歌鸣鸣。
昔与君好,朱颜玉肤。年不我稽,素发盈颅。今者不乐,逝者其逾。
何为栖栖,困于道途。客嚬蹙语,子宁知余。鸟则有林,鱼则有蒲。
弗止弗依,心靡宁居。孰能与子,偕集于枯。去去勿顾,轮音窅如。
呼童掩关,仰天长吁。起视吾盎,余三日储。风清月明,聊读我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