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与李贺书,劝贺举进士。贺举进士有名,与贺争名者毁之,曰贺父名晋肃,贺不举进士为是,劝之举者为非。听者不察也,和而唱之,同然一辞。皇甫湜曰:“若不明白,子与贺且得罪。”愈曰:“然。”
律曰:“二名不偏讳。”释之者曰:“谓若言‘征’不称‘在’,言‘在’不称‘征’是也。”律曰:“不讳嫌名。”释之者曰:“谓若‘禹’与‘雨’、‘丘’与‘蓲’之类是也。”今贺父名晋肃,贺举进士,为犯二名律乎?为犯嫌名律乎?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夫讳始于何时?作法制以教天下者,非周公孔子欤?周公作诗不讳,孔子不偏讳二名,《春秋》不讥不讳嫌名,康王钊之孙,实为昭王。曾参之父名晳,曾子不讳昔。周之时有骐期,汉之时有杜度,此其子宜如何讳?将讳其嫌遂讳其姓乎?将不讳其嫌者乎?汉讳武帝名彻为通,不闻又讳车辙之辙为某字也;讳吕后名雉为野鸡,不闻又讳治天下之治为某字也。今上章及诏,不闻讳浒、势、秉、机也。惟宦官宫妾,乃不敢言谕及机,以为触犯。士君子言语行事,宜何所法守也?今考之于经,质之于律,稽之以国家之典,贺举进士为可邪?为不可邪?
凡事父母,得如曾参,可以无讥矣;作人得如周公孔子,亦可以止矣。今世之士,不务行曾参周公孔子之行,而讳亲之名,则务胜于曾参周公孔子,亦见其惑也。夫周公孔子曾参卒不可胜,胜周公孔子曾参,乃比于宦者宫妾,则是宦者宫妾之孝于其亲,贤于周公孔子曾参者邪?
大乘此去有几里,闻道祇园近布金。但恐钵中无客饭,止期经宿谢知音。
渔阳城下多秋草,渔阳城头秋月晓。凉风飒飒吹客心,驱车远下三河道。
三河地接太行秋,倚剑悲鸣回紫骝。满堂击筑吾不乐,黯淡胡为赋远游。
先生落落闽中彦,束发床头开万卷。赋成尽拟似相如,待诏金门不召见。
明光宫里落双凫,握绶江城兴不孤。推毂难逢北海荐,抱经却授西河徒。
青毡莫道成萧索,博士古来官不薄。买骏终归郭隗台,登龙本出孙弘阁。
垂髫旧日鲁诸生,负笈从游济北城。十年不立门前雪,望断江南万里程。
蓟门烟树今何夕,白露满庭空水碧。一尊相对夜色寒,挑尽青灯话夙昔。
长歌忽漫是离筵,不尽浮云黯远天。淇园到日应相忆,万竹寒声沸百泉。
楼边秋淡水云空。遥山青数重。隔江鸦队趁斜风。
一声何处钟。
伤极目,怕支筇。三湘多落枫。残阳正射酒旗东。离亭长短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