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博之山,有象祠焉。其下诸苗夷之居者,咸神而祠之。宣慰安君,因诸苗夷之请,新其祠屋,而请记于予。予曰:“毁之乎,其新之也?”曰:“新之。”“新之也,何居乎?”曰:“斯祠之肇也,盖莫知其原。然吾诸蛮夷之居是者,自吾父、吾祖溯曾高而上,皆尊奉而禋祀焉,举而不敢废也。”予曰:“胡然乎?有鼻之祀,唐之人盖尝毁之。象之道,以为子则不孝,以为弟则傲。斥于唐,而犹存于今;坏于有鼻,而犹盛于兹土也,胡然乎?”
我知之矣:君子之爱若人也,推及于其屋之乌,而况于圣人之弟乎哉?然则祀者为舜,非为象也。意象之死,其在干羽既格之后乎?不然,古之骜桀者岂少哉?而象之祠独延于世,吾于是盖有以见舜德之至,入人之深,而流泽之远且久也。
象之不仁,盖其始焉耳,又乌知其终之不见化于舜也?《书》不云乎:“克谐以孝,烝烝乂,不格奸。” 瞽瞍亦允若,则已化而为慈父。象犹不弟,不可以为谐。进治于善,则不至于恶;不抵于奸,则必入于善。信乎,象盖已化于舜矣!《孟子》曰:“天子使吏治其国,象不得以有为也。”斯盖舜爱象之深而虑之详,所以扶持辅导之者之周也。不然,周公之圣,而管、蔡不免焉。斯可以见象之既化于舜,故能任贤使能而安于其位,泽加于其民,既死而人怀之也。诸侯之卿,命于天子,盖《周官》之制,其殆仿于舜之封象欤?
吾于是益有以信人性之善,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也。然则唐人之毁之也,据象之始也;今之诸夷之奉之也,承象之终也。斯义也,吾将以表于世,使知人之不善,虽若象焉,犹可以改;而君子之修德,及其至也,虽若象之不仁,而犹可以化之也。”
永夜深悲辍笑欢,梦回还复报晨餐。閒门少客犹多病,旧业无家漫有官。
四序槐榆频改岁,九原风雪倍愁寒。多情莫咏频蘩句,白发伤心和正难。
记与微明初到此,钟流一杵洗心尘。竟看绝境成嚣市,谁信禅天坐恨人。
螺髻峰攒愁外影,龙鳞树拥赦馀身。山门何日湔除净,欲决灵泉涌玉津。
忆昔百丈岩前游,泊船去登湖上楼。天清野旷一凝望,锦屏森列当前头。
中见苍厓拔地起,绝怜嘉木连云稠。䆗窱回溪出僧宇,参差危壑生悬流。
人言此地倘归隐,布衣便欲轻公侯。茆屋春深薜荔长,石栏路绕丛篁幽。
长镵茯苓静可斸,空林柿叶寒仍收。回头世事忽如猬,廿年误向红尘里。
不知何日继追寻,每忆此山劳梦寐。应君示我新画图,开卷中堂起烟雾。
摩挲浓墨思旧经,却似登楼看山处。君谓松根即故庐,一榻左右俱图书。
沙田水足牛力壮,归耕试论今何如。
陟巘疲千盘,幽壑屡延伫。遥见前山人,招手可共语。
层峰起趼下,琐碎不可数。白云滃其间,倏忽若吞吐。
深秋无定风,容易作晴雨。石窄滑不支,涧深危敢俯。
螺旋已无径,蚁附复可取。人生苦局促,撇捩羡鸟羽。
未尽三十程,曦轮过停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