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石鼓次柯德初韵

簿书尘涴人,高士莫肯顾。我穷敢言高,糊口随所遇。

一遭猿鹤嗔,讵能虫鱼注。读礼口不盈,披易体忘互。

案惟朱墨尘,吏执符移付。催科本虽拙,勉强亦备数。

有时迅檄来,又办走长路。名山谩在眼,俗驾不容驻。

兹游岂无意,发兴亦已屡。心知江山奇,远目当与寓。

冠裳裹病躯,汲汲忘旦暮。今日复何日,从君举幽步。

柳深尚藏乌,水浅可立鹭。离离网举鱼,隐隐舟横渡。

登临得胜地,一览万景聚。况远城市喧,无复尘埃污。

六籍烂星罗,百氏纷云布。窗虚明照人,几净寒生雾。

仰止夫子堂,敬诵昌黎句。文章何足言,道义有真趣。

由来重儒学,所贵通世务。恨我拙且迂,浪奉先生屦。

明朝九衢尘,回道迹已故。重来定何时,诗就发如素。

程洵,字允夫,南宋婺源(今属江西省)人。为朱熹门人,潜心理学,是程朱学派的重要学者。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始出任衡阳主簿。十四年又暂代石鼓书院山长,以宣扬朱子张子之学为要务,一时“士友云集,登其门者,如出晦庵之门”(清康熙《衡州府志》)。在衡期间留有题咏石鼓诗若干首,旧志收录4首。曾为衡阳花药山杜(甫)黄(庭坚)二公祠作记,并编纂首部《石鼓书院志》(后散失)。后任卢陵录参,以伪学去官。著有《克斋集》。
  猜你喜欢
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
几时心绪浑无事,得及游丝百尺长。

捲还一幅玉壶秋,无实之名我所忧。不似蒙庄解齐物,以吾为马以为牛。

一雨郊圻迥,新秋榆枣繁。
田荒溪溜入,禾熟雀声喧。
烧出空槎腹,人耕废庙垣。
闲追向城客,落日隐高原。
无情当作有情缘,几夜交芦话不眠。
送到江头惆怅尽,归时重上去时船。

醉拥骊驹赋别筵,宪臣今复典承宣。位崇岳牧诸侯贵,地总扶舆两浙全。

紫气望连吴地迥,采毫题遍越山偏。更怜八咏今犹昔,此日风流并可传。

照人芳树迟迟日,吹面垂杨拂拂风。
客思一筇携不尽,鸟声多在落花中。

矶头一望一含情,吴楚风帆入掌平。山寺楼台衔岸出,江村烟火杂云生。

东南极目真天堑,鼓角连年动石城。今古销沈余钓艇,断肠重听暮潮声。

出处行藏不偶然,何曾由我总由天。
收回紫陌红尘足,来结青山绿水缘。
万籁鸣时仍瀑布,数鸦起处忽林烟。
暮云正尔商量雪,却被催诗雨插先。

东西层巘郁嵯峨,关口才容数骑过。天意本将南北限,即今天意又如何。

妆阁开奁对晓寒,菱菱影里雪团团。素鸾舞罢却飞去,留得芳容正面看。

归来海国几阴晴,顾影翻疑梦未明。
莫渚掠回宜月淡,秋林辞去著霜轻。
却愁太洁还多忌,所幸同群不异声。
十载长安衣化尽,为渠摇曳转关情。
小院烟凉雨细。正好恹恹春睡。蓦被金枝,连推绣枕,报道皇都书至。良人得意。集英殿、首攀仙桂。斗帐重襟惊起。斜倚屏山偷喜。宝髻慵梳,香笺折破,果见中、高高名第。秦楼十二。知他向、谁家沉醉。
子建东归恨思长,飘飖神女步池塘。云鬟高动水宫影,
珠翠乍摇沙露光。心寄碧沉空婉恋,梦残春色自悠扬。
停车绮陌傍杨柳,片月青楼落未央。

昔乌巢我树,母在慈乌来。无母今何恃,惟增返哺哀。

受尽风霜得到春,一条条是逐年新。寻常送别无馀事,争忍攀将过与人。

曾住衡阳岳寺边,门开江水与云连。数州城郭藏寒树,
一片风帆著远天。猿啸不离行道处,客来皆到卧床前。
今朝惆怅红尘里,惟忆闲陪尽日眠。
芳宴妖姬集,纷如窃月来。
回身迎夜烛,连手逐春杯。
缓舞盘中柳,新妆屋里梅。
停弦将送态,犹畏上声催。

有客泊舟沧水湾,卧吹铁笛非人寰。小溪白石乱如齿,平地双松高似山。

丹丘赤城久为客,沃州天姥何曾还。嗟哉董生不复见,安得致身图画间。

曲曲桑麻路,层层紫翠台。远寻铜井去,先访竹门开。

云筥采茶入,瓦罂沽酒回。三生不尽话,松日照苍苔。

灵辄三年宦,何蕃问岁归。
风尘为吏若,天地禀生微。
廪粟难糊口,园蔬亦乐饥。
谁令浪奔走,南北敝片衣。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