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归岁在马,奔泉如渴骥。到门田舍空,触藩苦不利。
今年同登科,且作沐猴戏。光阴一弹指,岁月偶然寄。
造物喜弄人,穷通两难避。名言忆大苏,朱颜宁可恃。
便封万里侯,何与骨肉事。感此谢交游,终日忽忽睡。
梦回入蓬荜,腾笑伯与季。痛饮乃尽欢,狂谈总无忌。
醉中舞莱綵,为我二人媚。至宝惟团乐,情真境岂伪。
乐事春来要不空,直登峰顶路方穷。青山始尔三人酒,白发泠然万里风。
城郭周遭江势转,莺花烂漫物华同。太平无象今成象,好在诗篇杖屦中。
安见山林士,拥膝对岩蹲。
山河飘泊水流淙,万里君臣共一艭。肉食谁能支北虏,草茅公独奋南邦。
已知运去中原陷,未肯身为左衽降。回首康王能渡马,滔滔流恨满长江。
欲追河朔一时游,曾效兰亭泛曲流。闻说仙岩为绝胜,喜同高客共探幽。
清风未挹先蠲渴,灵地将登已觉秋。幸有兵厨三雅酝,论文应饮百杯不。
雨馀山色媚晴晖,无事孤云自在飞。坐到黄昏尤不恶,载将明月满船归。
来日何当叹大难,生全须信主恩宽。三千碛道黄花古,一两轮啼素载寒。
去国定知无胜饯,破家岂为爱微官。东西南北惟君使,好作王程戴斗看。
白露净山气,袅袅风吹衣。忽已蹑空曲,岩下秋鸿飞。
石缺响难聚,木长天下垂。入深不知外,履旷忘所归。
冥濛过萝壁,见月还疑非。其下发钟磬,径转声依稀。
无心境屡得,探奇情靡违。始悟澹泊趣,独倚山家扉。
予尝论书,以谓钟王之迹,萧散简远,妙在笔画之外。至唐颜柳,始集古今笔法而尽发之,极书之变,天下翕然以为宗师,而钟王之法益微。
至于诗亦然。苏李之天成,曹刘之自得,陶谢之超然,盖亦至矣。而李太白、杜子美,以英玮绝世之姿,凌跨百代,古今诗人尽废;然魏晋以来,高风绝尘,亦少衰矣。李杜之后,诗人继作,虽间有远韵,而才不逮意。独韦应物、柳宗元,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澹泊,非余子所及也。唐末司空图,崎岖兵乱之间,而诗文高雅,犹有承平之遗风。其诗论曰:“梅止于酸,盐止于咸,饮食不可无盐梅,而其美常在咸酸之外。”盖自列其诗之有得于文字之表者二十四韵,恨当时不识其妙,予三复其言而悲之。
闽人黄子思,庆历、皇祐间号能文者。予尝闻前辈诵其诗,每得佳句妙语,反复数四,乃识其所谓。信乎表圣之言,美在咸酸之外,可以一唱而三叹也。予既与其子几道、其孙师是游,得窥其家集。而子思笃行高志,为吏有异材,见于墓志详矣,予不复论,独评其诗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