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良(公元?-632年),字不详,吴人。生年不详,卒于贞观六年(公元632年)。在隋时,任军事统帅杨素的记室(掌章表书记文檄的官员)。入唐,官右卫率府长史。与萧德言、庾抱,同为太子李建成的东宫学士。子良著有文集十卷,《两唐书志》传于世。
白玉栏干,绿杨庭院,果然几净窗明。珠帘高卷,花雨散红英。
下上双飞燕子,东风里、巧转轻迎。连环冷、红珠斗帐,春睡惜娉婷。
梦中多少路。山长水远,渺渺魂惊。怕情深易感,又惹离情。
总有青鸾消息,书不尽、枉自丁宁。终难遇,霓旌翠盖,空许愿三生。
称朱竿,扬朱弦,鸣钟朗鼓各在悬。月建酉,日次丁,牲全礼成告于庭。
久哉斯道沦以失,天启神圣我祖出。用夏变夷四海一,遐土之人炳文质。
昔者子欲居九夷。百世之下,乃享于兹。猗与斯道,垂宪靡蹦遗。
浩浩皇皇,八荒九州。罔或靡知,罔或靡由。曷知曷由,我祖之休。
我昔棹船过横月,醉唱吴歌夜中发。鹅公岭头月东出,百尺清潭写毛发。
买鱼溪口烧荻烟,回首旧游今惘然。萧君此图自新制,风物何得犹当年。
两松童童立江浒,松下人家好楼宇。雁沈极浦秋水阔,僧入游峰晚钟度。
伊谁闭户事书史,白发满头心未已。岂知扬雄老执戟,万言不如一杯水。
幅巾美髯行者谁,潇洒似有岩壑姿。便思携酒共佐酌,更约入山寻紫芝。
修道道无可修,问法法无可问。违人不了色空,智者本无违顺。
八万四千法门,至理不离方寸。不要广学多闻,不要辩才聪隽。
识取自家城郭,莫谩游他州郡。烦恼即是菩提,净华生于泥粪。
若有人求问答,谁能共他讲论。不知月之大小,不知岁之馀闰。
寅期用粥充饥,斋时更飧一顿。今日任运腾腾,明日腾腾任运。
心中了了总知,且作佯痴缚钝。
一夜清溪雨。已千山、万山黄叶,飘流无主。何况悲秋人寂寞,那不鬓丝成素。
算还是、青毡抛去。侬理丝筒君把钓,尚全家、靠得鱼竿住。
便鸥鸟,也应许。
人生多被浮名误。念当时、萤飘蠹老,几人词赋。如此葫芦依样画,怎免樵夫笑汝。
空赢得、尘埋玉树。不及西风枝上叶,到飘零、尚有归痕处。
君不见,杜陵墓。
桂香何冉冉,不以春吹嘘。竹枝何青青,不以寒卷舒。
所以学道者,爱惜如璠玙。轩窗当其下,琴书与之俱。
感彼赋命偏,忘此生计疏。修途既坎壈,短景又玄虚。
老色朝无赖,秋声夜有馀。荆南王子灿,于世竟何如。
问谁家、美酝得沾唇,频过可淹留。有陶公辞组,陈王把卷,携我登楼。
左手《离骚》、腐史,右手酒盈瓯。纵使长衰贱,也自风流。
闻说易州酒味,击筑悲歌处,绝胜南州。便酿方学得,种秫可曾收。
笑生来、不谙凌杂,那一椿、家事上心头。但知道,客来呼设,任妇为谋。
夹路东风花欲燃,群仙携傍翠微巅。空阶遍撒金莲火,虚殿高烧宝篆烟。
禅寂静谈支遁后,道源真悟伏羲前。寻僧未及鸠莲社,且共清樽石榻连。
秋风纵有莼鱼兴,纶扉肯教轻去。星琯频移,沙堤稳步,洒遍九垓霖雨。
君恩暂许。趁皖口春云,卸帆乡渚。检点平泉,赐金添得几多树。
西勾柳眠未起,骊驹嘶便发,欲别还聚。李径桃蹊,含情望远,此后全凭苍羽。
一峰天柱。盼丝竹逍遥,绛纱真阻。甚日从游,四轩聆细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