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璧黄琮藉白茅,圜坛八陛际云高。景光下烛天心享,万岁三呼祝圣尧。
堂堂青石牛,重负万钧去。八风作日用,几辈仍此度。
无益遣有涯,何缘得依据。饮水图满腹,双井一杯露。
风雨不予违,婉娈同寐寤。深冥千仞溪,滑坡留一步。
东轩一老人,启我开径路。欲尝初滴源,派流兹可溯。
韩饶并高音,寂寞伤遗著。潜幽七百载,乍见乃如故。
陵阳自得师,臭味不差误。倚松颇早计,一偈了灾惧。
万古身后前,片羽资感慕。要知薪火传,杲杲初无住。
无隐有心香,百世犹旦暮。何用惜夏高,无言同此趣。
墨花垂兔颖,千古尚漓漓。翠羽风前叶,秋声雨一枝。
诗题春粉节,绷脱玉婴儿。湘浦人何在,空闻凤管吹。
南窗薄暮雨如丝,茗盌熏炉共论诗。天趣悠悠人意表,忘言相对坐多时。
湘娥剪水霜刀匀,虚室生白无纤氛。壶中但觉风雨隔,壳里岂知天地分。
蟾光夜明楮叶露,蝶梦春远梨花云。恍然置我银世界,纵有琼瑶难报君。
居閒客过稀,门巷喧晴鹊。幽人共相访,不负前期约。
命婢煮新茗,呼童整清酌。论文输封胡,礼法饶钟郝。
谈笑杂琴书,善戏不为虐。佳会忘夜阑,从教凉月落。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bēi)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忻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
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宛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屦,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馀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元丰元年十一月初八日记 《放鹤亭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