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集兰亭旧,风流洛社今。坐中无俗客,水曲有清音。
香篆来还去,花枝泛复沉。未须愁日暮,天际是轻阴。
程颢(1032-1085), 北宋哲学家、教育家、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洛阳(今属河南)人。神宗朝任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反对王安石新政。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的命题,认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便须“以诚敬存之”(同上)。倡导“传心”说。承认“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
程颢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其亲撰及后人集其言论所编的著述书籍,收入《二程全书》。
一从春色入花来,便把春阳不放回。雪圃未容梅独占,霜篱初约菊同开。
长生洞里神仙种,万岁楼前锦绣堆。过尽白驹都不管,绿杨红杏自相催。
昔年北苑试龙茶,似陟云霄饮露华。今日礼曹尝御酒,又疑尘迹到仙家。
自知衮衮礼身幸,莫向区区俚耳誇。此段出于尸禄外,支离形体更何加。
天风吹我渡黄河,鼓枻中流发棹歌。昨夜一番甘雨降,鱼龙无数沐恩波。
箫声无复到层台,画栋空馀燕雀来。我是凤凰池上客,等闲汀鹭莫相猜。
又出亭林道,楼台尚自疑。无边春草色,不定野灵姿。
未就庞公隐,空怀惠远期。飘飘何所适,重拟结茅茨。
迢迢云端月,的烁霞间星。清商激西牖,澄景至南棂。
戟似长髯玉似颜,风流重见谢东山。绕阶兰桂承天泽,百岁何须炼九还。
绿阴疏密处,点缀即园林。地小容真乐,山平绝竞心。
遥天云影薄,高树月华深。百战留荒址,披榛好共寻。
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滂沱。彼泽之陂,有蒲与蕳。有美一人,硕大且卷。寤寐无为,中心悁悁。彼泽之陂,有蒲菡萏。有美一人,硕大且俨。寤寐无为,辗转伏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