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颢(1032-1085), 北宋哲学家、教育家、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洛阳(今属河南)人。神宗朝任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反对王安石新政。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的命题,认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便须“以诚敬存之”(同上)。倡导“传心”说。承认“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
程颢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其亲撰及后人集其言论所编的著述书籍,收入《二程全书》。
客久春如失,愁深夜不开。眼看鸿雁去,书对白云裁。
丛桂迷淮甸,长杨识汉才。江东秋色好,消息几时来。
亲友如相问,吾庐榜念台。全输非定局,已溺有燃灰。
弃地原非策,呼天傥见哀。十年如未死,捲土定重来。
眼前丘壑,溯钟陵法乳,冬心高足。旧论桐阴神品重,看取溪藤尺幅。
聒耳松声,荡胸阴影,绀宇层霄矗。鲸铿数杵,有时飞度林麓。
遥忆僧课花天,烟岚渲染,宝谛参金粟。鬼趣昔闻工谲幻,仙境更无尘俗。
香积禅心,寒山客梦,入画谁能读。三台妙迹,碧琳合付装轴。
吾家前代三登仕,今喜孙枝有凤毛。但保岁寒冰雪操,会看青步綵云高。
去国蓬飘岁在辛,卅年重作旧京人。更无爆竹喧残夜,剩与寒梅伴早春。
洗面点茶爆昨梦,呼笤忘帚隔前尘。自家康济复何事,扫地焚香日课新。
符离东望即商山,画出江南见一斑。社稷未能还汉旧,岂容四老老其间。
秋云几片作衣裳,吹尽西风骨亦香。明月若教生洛浦,可胜才思恼陈王。
周侯久不通书问,夜夜沧江入梦频。五月采来苍耳子,几时分送白头人。
沙头酒熟田毛足,港上船来海错新。南北相望千百里,老来幽独倍伤神。
虹桥历年知几许,桥头趁市人如雨。三春潦涨从天来,飞湍激漱中流柱。
中流砥柱立不难,岂畏怒浪高如山。古今豪杰经过此,何人只手回狂澜。
楼外青山刮眼明,轩窗当暑更风清。地分南北开天险,江泛东西几客程。
四者难并同盏斝,一之已甚厌戈兵。最怜夜夜秦淮月,相伴依然似友生。
春色今年偏早。窗外杏花开了。无语倚阑干。耐轻寒。
可奈愁人时候。泪脸红如晕酒。午梦蓦然惊。恨啼莺。
登台一以眺,秋色倍思君。谁解驯龙性,聊为泽豹文。
怀沙千古怨,抱玉几时分。圣代多恩诏,终然下五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