轼每读《诗》至《鸱鸮》,读《书》至《君奭》,常窃悲周公之不遇。及观《史》,见孔子厄于陈蔡之间,而弦歌之声不绝,颜渊、仲由之徒,相与问答。夫子曰: “‘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渊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子油然而笑曰:“回,使尔多财,吾为尔宰。”夫天下虽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乐如此。乃今知周公之富贵,有不如夫子之贫贱。夫以召公之贤,以管蔡之亲,而不知其心,则周公谁与乐其富贵?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以乐乎此矣。
轼七八岁时,始知读书,闻今天下有欧阳公者,其为人如古孟轲、韩愈之徒。而又有梅公者,从之游而与之上下其议论。其后益壮,始能读其文词,想见其为人,意其飘然脱去世俗之乐,而自乐其乐也。方学为对偶声律之文,求斗升之禄,自度无以进见于诸公之间。来京师逾年,未尝窥其门。 今年春,天下之士,群至于礼部,执事与欧阳公实亲试之。轼不自意,获在第二。既而闻之,执事爱其文,以为有孟轲之风,而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是以在此,非左右为之先容,非亲旧为之请属,而向之十余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退而思之,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亦何以易此乐也。 传曰:“不怨天,不尤人。”盖“优哉游哉,可以卒岁”。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
魏子手挽高丽弓,气满两石开青虹。田郎亦自号猛手,谈笑弯弓自裹肘。
秋风系马古原下,合耦翩翩习步射。眼中何有百步的,彊干惯使千年柘。
共惊二子手法利,突如流星中如树。侧身仰视秋云开,飞鸟顾之不敢度。
壮哉二子气如虹,左挥右霍真两雄。燕山秋高太白动,寒日猎猎吹胡风。
前时出军大同垒,红缨白马多乳子。柔丝斗弩不解持,吹竽之滥诚可嗤。
彼乳子者何足道,可惜王师直为老。吁嗟田魏二子真雄才,高坛大纛何有哉。
凤琯排烟鹅笙沸月。岁华初到街鼓。柳丝约定欢期,花信吹开恨处。
今宵酒盏,又勾引、蝶翻蜂聚。近小窗、红雨生生,做作一帘芳雾。
飞艳缕。紫绒偷度。挑锦字、玉麟旧侣。远山千叠销魂,画屏一联绣句。
旗亭蕊榜,讶批抹、双鬓何据。趁好春、安顿心情,莫遣少年空去。
敦槃十二会葵邱,酒社诗盟接胜游。最忆鹿江灯节宴,夜深丝竹醉高楼。
吾庵非是等闲庵,未许常人取次观。一妇一夫能做活,三男三女打成团。
里头世界元来大,外面虚空未是宽。试问主人为底事,报言北斗面南看。
飞仙堕翮堆成山,堂堂楷法留人间。宜官无徒梁鹄往,隐锋藏角尤为难。
大书五寸径方丈,字贵紧健力出捥。八诀具全真足高,不学谩草鹦哥娇。
黄华老人在金国,宋季独数张樗寮。似闻高艺两不下,各抱地势夸雄豪。
今观张书劲且奇,笔力欲抵三军师。吴钩斫断怒蛟尾,瘦竹折石回风枝。
君不见庾征西,何须野鹜论家鸡。
生居万山中,二年依泽国。偶于坐曹暇,聊欲访禅默。
再拜神女祠,劈山定何术。上有琳宫岩,作论期破惑。
只今澄潭中,异影眩莫执。泉源入幽窈,蛾眉如可及。
吾闻大地下,出没水中日。胡为二魶鱼,欲归犹未得。
变化乘云雷,那能系不食。山深风窍号,天寒日车急。
寄语龙宫君,安稳藏故穴。近来托怪多,勿遣容易测。
后庭花落金瓯碎,《燕子》《春镫》等儿戏。岂知世有醉乡民,尚作承平旧时意。
月波楼头清若空,时亦小滴真珠红。连瓶饷客定不俗,乃以破甑留胸中。
画瓮与真了无异,更得流传归好事。柳枝桃叶不解饮,请入此中同一醉。
吴生落拓称酒人,可怜釜底常生尘。愁来且抱画瓮卧,梦寻浩荡郊原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