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平刘复初隐居四咏 其四 观鱼

漾漾清波浮紫鳞,一筇閒倚树边身。我疑濠上漆园老,谁识江头渔丈人。

细草留连还可藉,野鸥来往自相亲。此中正得悠然乐,何用扁舟把钓纶。

  张翥(1287~1368) 元代诗人。字仲举,晋宁(今山西临汾)人。少年时四处游荡,后随著名文人李存读书,十分勤奋。其父调官杭州,又有机会随仇远学习,因此诗文都写得出色,渐有名气。张翥有一段时间隐居扬州,至正初年(1341)被任命为国子助教。后来升至翰林学士承旨。
  猜你喜欢

三更三点万家眠,露欲为霜月堕烟。


斗鼠上堂蝙蝠出,玉琴时动倚窗弦。

公门悬甲令,浣濯遂其私。晨起怀怆恨,野田寒露时。
气收天地广,风凄草木衰。山明始重叠,川浅更逶迤。
烟火生闾里,禾黍积东菑。终然可乐业,时节一来斯。
归意逐飞鸿。点点书空。爱渠南去晓烟中。不似老人尘土里,一似痴聋。
庭院晚来风。还过秋容。旧时与客绕珍丛。有酒不曾无客醉,欢与秋浓。

把酒论诗日,高标迥绝尘。那知三语掾,便作百年人。

山雾铬旌湿,松风挽铎频。流光须有后,何必在其身。

杨岐栗棘蓬,赵州殿里底。
一句当机裂万差,尽大地人扶不起。
倚策试新晴,扶摇上羊角。
山空叶自语,天近云欲落。
危亭渺何许,高木黯犹昨。
悠悠念物化,漫漫悲世濁。
何当击天池,与子翔寥廓。
庐山一滴水,彫尽诗人肠。
道傍有湿泉,恝然如遗忘。
浅夫既阁笔,知士亦括囊。
或云匪难知,水火互阴阳。
水根於天一,至阳所潜藏。
所以井生荧,亦有泉如汤。
吾尝谓或言,子语未精详。
水实含内景,火乃无寒光。
水将而不迎,火迎而不将。
君看月受日,又验坤含章。
吾言与邵语,或可补诗亡。

搴帏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烟攒锦帐凝还散,风卷罗帷掩更开。

碧山深处卜佳城,六槚亲栽万古情。篱下后身陶隐士,画中知己赵台卿。

邻翁过访分泉饮,童子迎归拄杖行。应笑纷纷学仙侣,药炉辛苦望长生。

阉茂之年拜伏犀,鸡豚同社记金溪。
情深缟紵论六契,义切蓬麻荷品题。
花底醉春同挈榼,云中历妙共扶藜。
岂知生死今殊路,抆泪佳城意惨凄。
马嘶何陇暮,有意念离居。
去路经秋雨,行装一担书。
穷知身计拙,病觉世缘疏。
晓枕残归梦,翻然忆旧庐。

一碧生涯水石滨,缕风丝雨瘦精神。前身恐是巢由辈,怕著人间半点尘。

鞭影匆匆指落霞。轻衾凉簟定谁家。不辞小立倚汀沙。

但有藤萝皆映带,更无藻荇不横斜。生怜消瘦到秋花。

高树凉风落翠阴,古诗三百治平音。壮年且尽双瞳力,莫为功名易动心。

彭门当太白,剑阁带青城。此地神仙窟,春风枳棘情。

桃花栽欲遍,蜀道去还平。知尔丹成日,双凫凌紫清。

君不见,灞桥之上杨柳枝,荡摇飞絮含丰姿。可怜三月化萍梗,正是垂杨头白时。

临流相送悄无语,忍使萍花自飞舞。白门倚望空惘然,泪洒千丝万丝雨。

此花本是杨枝生,高飞低舞何轻盈。夕阳芳树东流水,无奈春风欲送行。

青眼依依识行路,犹逐西风向东顾。天生弱质有所归,未许本根久依附。

祇宜归处便为家,徒羡园中千树花。花落犹在花开处,飞絮茫茫天一涯。

看他漂泊今何在,近是比邻远绝塞。回思去国梦魂中,相思未了三生债。

但得杨枝老未衰,春风安稳护楼台。明年海燕双飞日,衔取萍花枝上来。

百尺鳌峰傍綵棚,芙蓉烟暖柳风轻。霰迎淑气全消冻,月避灯花半减明。

车马满街无夜禁,笙歌随处起春声。太平有象真堪画,只恐丹青画不成。

名重河汾道更尊,只将拙日养吾存。
南州佳士争倾盖,阙里诸生半在门。
一笑何妨延贺客,六旬今已见曾孙。
斯文寿脉天同久,挺挺霜松傲岁寒。

鸡鸣催办觐天颜,马首灯笼喜并看。物色未须陈二品,佩声聊复压三班。

近来才识需经济,老去功名在治安。遥忆五云供应处,春风回首隔重关。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