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冯 通:凭)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共适 一作:共食)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是鸥波写梦,雁路寻诗,冷落江湖。问讯东桥竹,怅故人别后,一纸书无。
旧家渺渺天末,烟月老菰蒲。甚懒赋长杨,慵吹短笛,侧帽骑驴。
何须怨漂泊,纵不写莺花,也恋莼鲈。昨夜西风紧,忆芙蓉江上,相唤提壶。
任教醒了还醉,心事水云孤。待说与归期,潇潇暮雨啼鹧鸪。
柏台御史承天宠,楚水黔山万里行。无限离情何以赠,一枝潇洒凤毛清。
直木防见伐,兹言岂我欺。若华耀四海,孤邈畴见知。
庄鹍运池溟,举翼九天垂。风积苟不厚,中路将安期。
叹息竟何语,俛视川波驰。溢霖骛洪涛,千载固厥时。
燕石一何珍,有骥不自持。野飙激灵襟,逝言惋长岐。
斥鴳抢榆枋,大鹏抟瀚海。所以荜门士,养志固有待。
贞心如皦日,岂为穷达改。白驹不受絷,少微自扬彩。
大节苟弗渝,微名岂足浼。愿遂鸡黍期,共挹南风岂。
月来花底弄清光,半上窗纱半短墙。宴坐瑶台春夜永,看来端的胜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