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峤(644~713) ,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松影夏天云,凉开一院新。若无如此暑,可以健于人。
风外潮声起,林间客欠伸。自怜三伏日,重得百年身。
鹤唳如轻举,儿扶更怒嗔。下山逢急雨,为洗覆车尘。
高攀才子沾衣绿,争插佳人压鬓黄。谁向蟾宫分得种,年来人月满庭芳。
前身定解星前语,生就玲珑。多谢东风。放出桃花满镜红。
分明六曲屏山路,那得朦胧。心似孤蓬。长系残香薄醉中。
流云本无阴,日昏气随变。桂蠹非一朝,桃虫生隐患。
但见一叶秋,已知三阴晏。如何守蚩蚩,倚伏失前算。
天运忽已移,山花亦彫换。祸枢岂无因,徒令识者叹。
浅酌微吟意自真,新诗改罢酒微醺。流莺暗逐春光老,独鹤潜惊夜景分。
共见白驹如晚景,岂知苍狗是浮云。无边风月谁无分?只恐灵台未属君。
问酒江头解黑貂,朔风吹面冷萧萧。云黏海树天浮雨,土屑盐花水不潮。
钱氏箭埋金镞壮,张侯祠镇石塘遥。吟边多少兴亡事,猛拍阑干恨未消。
已信堤名汴,谁教柳姓杨。龙舟行乐地,可得复归唐。
峨眉六月雪,芙蓉半城花。花开雪再春,游子当还家。
怜我诸弟妹,风中尘与沙。楚泽香采兰,越溪寒浣纱。
群流尽归海,君亦平泛槎。次第相见之,因缘满天涯。
我怀不堪述,转为君长嗟。
天上图书聚大罗,臣家缉颂首猗那。欲知圣藻超唐宋,不屑长笺斗颖波。
一骑送诗烦唱和,十年佚老自婆娑。从来忠孝流贻远,多少丰碑字已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