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亚之(781—832),字下贤,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工诗善文,唐代文学家。沈亚之初至长安,曾投韩愈门下,与李贺结交,与杜牧、张祜、徐凝等友善。举不第,贺为歌以送归。元和十年(公元八一五年)第进士。泾原李汇辟掌书记,后入朝为秘书省正字。大和初,柏耆为德州行营诸军计会使,召授判官。耆贬官,亚之亦贬南康尉。后于郢州掾任内去世。沈亚之兼长诗、文、传奇,曾游韩愈门下,以文才为时人所重,李贺赠诗称为“吴兴才人”
冬早寒轻测测天,疏枝明秀忽来前。土酥结色神仙种,冰麝分香造化权。
三白共惊千树发,一年都占百花先。巡檐索与冰姿笑,准拟携壶更击鲜。
夫事有人力之可致,犹不可期,况乎天理之溟漠,又安可得而推!
惟公生有闻于当时,死有传于后世,苟能如此足矣,而亦又何悲!如公器质之深厚,智识之高远,而辅学术之精微,故充于文章,见于议论,豪健俊伟,怪巧瑰琦。其积于中者,浩如江河之停蓄;其发于外者,烂如日月之光辉。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其雄辞闳辩,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世之学者,无问识与不识,而读其文,则其人可知。
呜呼!自公仕宦四十年,上下往复,感世路之崎岖;虽屯邅困踬,窜斥流离,而终不可掩者,以其公议之是非。既压复起,遂显于世;果敢之气,刚正之节,至晚而不衰。
方仁宗皇帝临朝之末年,顾念后事,谓如公者,可寄以社稷之安危;及夫发谋决策,从容指顾,立定大计,谓千载而一时。功名成就,不居而去,其出处进退,又庶乎英魄灵气,不随异物腐散,而长在乎箕山之侧与颖水之湄。
然天下之无贤不肖,且犹为涕泣而歔欷。而况朝士大夫,平昔游从,又予心之所向慕而瞻依!
呜呼!盛衰兴废之理,自古如此,而临风想望,不能忘情者,念公之不可复见而其谁与归!
丹山凤将雏,养成毛彩异。上天衔瑞图,飞来鸣盛世。
昔我孝廉叔,名织登科记。入为粉署郎,出作朱轩使。
固因媚学然,亦缘庭训致。吾闻恭人教,义方无不备。
悯近丸熊助,惩惰折葼示。今虽届嵫景,诸孙扳舆侍。
尚于含饴际,丁宁开幼稚。一经勉承先,五木戒废事。
贻厥有如此,家声未宜坠。会看兰玉枝,百叶长繁炽。
微寒尽余威,园林纳新意。品类纷有名,皆从上古至。
我生与万族,衣食各生智。凤皇啄琅玕,鸱鼠甘粪利。
当其经营中,了不异人意。苟为易地谋,两两相唾弃。
郁郁成都桑,劳劳有深义。自非天下才,此事良不易。
常恐时数来,便令负斯志。妻织儿胜锄,悠然足高睡。
芝掌中开颢气青,云軿双驾凤皇翎。因山不启轩辕鼎,化石犹联婺女星。
磴道芳春琪树长,岩扉清昼碧华零。真仙帝遣司风雨,唤起渊龙听指令。
左藏早亏竭,捃摭到关榷。国中又四郊,持笇尽握齱。
江湖久乾旱,灾祲又螟蠼。去年履亩余,箕敛又今作。
军中责转运,官岂为囊橐。富贪贫者死,骨血任敲斲。
敲斲何敢言,斯民甚中悫。谁知剜心肉,尔乃事酒乐。
玉貌锦衣郎,金鞍骑六駮。金张本家世,光彩甚卓荦。
清晨谒中军,晚出大欢噱。第闻前军捷,筹运秘帷幕。
明镫宴如渑,号令走雷雹。归来百呵殿,计日有佳擢。
小人幸葭莩,茹拔尽优渥。歌儿头锦缠,挥斥罄山岳。
吾军虮生甲,菜色忍桑蠋。而官计锱铢,相对情殊邈。
群饥走何之,铤鹿能反角。足寒伤人心,朝涉何劳斮。
柳枝门巷路迢迢,镜槛琲阑锁寂寥。六曲屏风双角枕,二分明月一支萧。
閒愁宛转丁香结,密意缠绵甲煎烧。银汉红墙都不隔,人间无此可怜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