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亚之(781—832),字下贤,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工诗善文,唐代文学家。沈亚之初至长安,曾投韩愈门下,与李贺结交,与杜牧、张祜、徐凝等友善。举不第,贺为歌以送归。元和十年(公元八一五年)第进士。泾原李汇辟掌书记,后入朝为秘书省正字。大和初,柏耆为德州行营诸军计会使,召授判官。耆贬官,亚之亦贬南康尉。后于郢州掾任内去世。沈亚之兼长诗、文、传奇,曾游韩愈门下,以文才为时人所重,李贺赠诗称为“吴兴才人”
忆数年间,为汗漫游,轻去其乡。正城楼入夜,无边草白,关河放溜,极目沙黄。
广武山夜,碻磝路隘,何必愁人始断肠。风吹尽,是三河侠少,六郡名王。
牛衣仍卧王章。笑病马依然恋战场。恰何来同调,金荃一卷,重逢高会,红烛千行。
风刮琵琶,霜枯筚篥,又惹归帆带雨张。频回首,是难忘官阁,酒绿茶香。
有人独酌南窗酒,春是故人诗是友。故人消息在江南,为我江头探杨柳。
诗人见春消眼明,迎春送春俱有情。何况温温张九掾,可无诗句赠君行。
三日山中游,溪山未全究。却羡畬田人,春晴斸烟岫。
九重旰食念苍生,束帛满车络绎迎。渭上熊螭频入卜,海中鸥鹭未输盟。
二疏犹费都门张,安石终惭小草名。何似羽仪天汉外,弋人无处问鸿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