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孝标(791—873年),唐代诗人,字道正,章八元之子,诗人章碣之父。李绅镇守扬州时,于宴集上,以“春雪”命题赋诗。章孝标下笔立就:“六出飞花处处飘,粘窗著砌上寒条,朱门到晚难盈尺,尽是三军喜气销。”满座皆惊服。元和十四年(819年)中进士,由长安南归,先寄友人一书,其中有:“马头渐入扬州郭,为报时人洗眼看。”踌躇满志之状跃然纸上。适为李绅所见,作诗批评:“十载长安方一第,何须空腹用高心。”章孝标大惭拜谢赐教。太和年间曾为山南道从事,试大理寺评事,终秘书省正字。有诗集一卷。韦庄编的《又玄集》录其《归海上旧居》、《长安春日》两首,称其深得诗律之精义。
飞仙堕翮堆成山,堂堂楷法留人间。宜官无徒梁鹄往,隐锋藏角尤为难。
大书五寸径方丈,字贵紧健力出捥。八诀具全真足高,不学谩草鹦哥娇。
黄华老人在金国,宋季独数张樗寮。似闻高艺两不下,各抱地势夸雄豪。
今观张书劲且奇,笔力欲抵三军师。吴钩斫断怒蛟尾,瘦竹折石回风枝。
君不见庾征西,何须野鹜论家鸡。
四壁堆荒瓦。是当年、遗基剩址,凌云之厦。一自风流销散后,无复诗坛酒社。
但景物、依然潇洒。短白长红新刺眼,问野花、烂熳谁栽者。
人不到,自开谢。唾壶敲缺悲歌罢。叹人间、繁华能几,真如传舍。
多少王侯罗第宅,尽入渔樵闲话。算只有、青山非借。
我欲支颐看爽气,又日之久,夕矣牛羊下。空徙倚,意难写。
公讳愈,字退之,昌黎人。生三岁,父殁,养于兄会舍。及长读书,能记他生之所习,年二十五,上进士第。
元和十二年秋,以兵老久屯,贼未灭,上命裴丞相为淮西节度使,以招讨之。丞相请公以行,为行军司马,从丞相居于郾城。公知蔡州精卒悉聚界上,以拒官军,守城者率老弱,且不过千人,亟白丞相,请以兵三千人间道以入,必擒吴元济。丞相未及行,而李愬自唐州文城垒提其卒以夜入蔡州,果得元济。蔡州既平,布衣柏耆以计谒公,公与语,奇之。遂白丞相曰:“淮西灭,王承宗胆破,可不劳用众,宜使辩士奉相公书,明祸福以招之,彼必服。”丞相然之。公令柏耆口占为丞相书,明祸福,使柏耆袖之以至镇州。承宗果大恐,上表请割德、棣二州以献。丞相归京师,公迁刑部侍郎。
岁馀,佛骨自凤翔至,传京师诸寺,时百姓有烧指与顶以祈福者。公奏疏言:“自伏羲至周文、武时,皆未有佛,而年多至百岁,有过之者。自佛法入中国,帝王事之,寿不能长。梁武帝事之最谨,而国大乱。请烧弃佛骨。”疏入,贬潮州刺史。移袁州刺史,百姓以男女为人隶者,公皆计佣以偿其直而出归之。入迁国子祭酒。有直讲能说《礼》而陋于容,学官多豪族子,摈之不得共食。公命吏曰:“召直讲来,与祭酒共食。”学官由此不敢贱直讲。奏儒生为学官,日使会讲。生徒奔走听闻,皆相喜曰:“韩公来为祭酒,国子监不寂寞矣。”
公气厚性通,论议多大体;与人交,始终不易。凡嫁内外及交友之女无主者十人。幼养于嫂郑氏,及嫂殁,为之服期以报之。深于文章,每以为自扬雄之后,作者不出,其所为文未尝效前人之言,而固与之并。自贞元末,以至于兹,后进之士,其有志于古文者,莫不视公以为法。
雅乐沦江海,先皇旧赐琴。曲终尝变徵,愁绝不关音。
风雨孤臣泪,乾坤逐客心。可怜家万里,西望白云深。
漫嫌留客少盘飧,春韭秋葵共讨论。摊入筠篮霜满地,切飞昆刃月无痕。
高堂饮啜嗤三釜,身世乾坤剩一尊。饱食不知寒夜冷,独扛健笔酒初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