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汨避群盗,悠悠经十年。不成向南国,复作游西川。
物役水虚照,魂伤山寂然。我生无倚著,尽室畏途边。
郑子产有疾。谓子大叔曰:“我死,子必为政。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疾数月而卒。
大叔为政,不忍猛而宽。郑国多盗,取人于萑苻之泽。大叔悔之,曰:“吾早从夫子,不及此。”兴徒兵以攻萑苻之盗,尽杀之,盗少止。
仲尼曰:“善哉!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诗》曰:‘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施之以宽也。‘毋从诡随,以谨无良;式遏寇虐,惨不畏明。’纠之以猛也。‘柔远能迩,以定我王。’平之以和也。又曰:‘不竞不絿,不刚不柔,布政优优,百禄是遒。’和之至也。”
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有《清》膺天命,仁泽二百年。圣君六七作,上追尧舜贤。
熙隆全盛时,盖如日中天。帷闼外戚患,干戈藩镇权。
煽虐奄人毒,炀灶权臣奸。百弊咸荡涤,王道同平平。
迩者盗潢池,神州洿腥膻。治久必一乱,法弊无万全。
谓由吏惰窳,亦坐民殷阗。当世得失林,未可稽陈编。
儒生拾古语,谓当罪己愆。显皇十一载,忧虞怵深渊。
拔擢尽豪杰,力能扶危颠。惟念大乱平,正当补弊偏。
且濡浯溪笔,看取穹碑镌。
河流东来不可当,忆昨鱼鳖升君堂。官卑方摄丞簿尉,天险欲合江淮黄。
河流决城已旬日,散赈遂呼尉官出。尉官耳聋年六十,验票呼人百无失。
大者屋角狂狐奔,小者树底饥鹰蹲。头颠颈缩三日饿,共盼赈粟来空村。
持瓢举釜复携斗,已见千人立沙阜。黄衫小吏足不停,村后村前更招手。
深泥没髁无肩舆,尉来村北跨一驴。行筹散尽整鞭去,不遣索米来豪胥。
淮阴太守知君绩,早晚台端奏贤迹。君今所补非寸尺,不见遗黎活千百。
山人以山字,在世辞世諠。不改箪瓢乐,而为风雅言。
庞公鹿门宅,陶令柴桑园。地僻杳难到,白云空飞翻。
甚无情一信楝花风,卷尽市帘青。对楼台寂寂,管弦悄悄,烟雨冥冥。
屋角提壶笑我,不上寂峰亭。此日流觞节,宜醉宜醒。
说与渠侬知否,正门讥太白,巷诟刘伶。网丝沉玉斝,藓晕入银瓶。
右将军、兰亭诗序,尽风流、千载事须停。西窗下、焚香昼永,一卷茶经。
二孤高枕大江流,天入苍茫日夜浮。帆影远连巴蜀晓,橹声清入洞庭秋。
菊松雅兴同元亮,泉石幽盟慕许由。别后相思梅正发,月明千里倚江楼。
越国盛文献,多士郁如林。况子崇锋颖,馀声夙所钦。
明闇虽殊资,趣舍岂异寻。朝游接经毂,夕寝共华衾。
朱弦有迭奏,绿醑无孤斟。鄙情忝葭玉,高谊契兰金。
合并昔所欢,离索今难任。子居曾城阿,我阻清湖阴。
岂无车与楫,川途回且深。仰瞻璚树枝,还顾苍山岑。
顾瞻岂不忍,谅子无遐心。眷言怀嘉贶,伫立俟徽音。
王生名驹日千里,长揖公卿皆倒屣。两母芳型世所无,无用张凭亲作诔。
府君曩署泾功曹,流寇围城虎怒号。功曹奋身思却贼,几陷白刃遭烹炮。
绐贼归来益坚壁,真见雎阳探鸟巢。射书安事聊城箭,全城意气常嚣嚣。
王生二母朱与李,一井相逢誓生死。金石同心甘下人,呜呼忠节成连理。
不知谁与撰丰碑,空使冰心天地垂。七十余年今逝水,寒泉凛冽系人思。
自古须眉愧巾帼,人间鼎足此男儿。
日色川上媚,烟光草际重。横塘夹修竹,十里蝉声中。
我来古渡头,岁月多行踪。行踪一何多,言瞻墓上松。
墓在塘之西,家住塘之东。时节须祭扫,悠悠一水通。
秋林静虚白,春山霭空濛。气候良自佳,泛舟每从容。
炎夏少经过,安知野趣浓。野趣浓如此,欣赏情何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