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念浯溪,镌镵有遗迹。扬舲溯湘水,登临暂来即。
穹崖倚层云,奇险自天辟。漫叟词既严,颜公笔无敌。
鬼神屡呵护,风雨长洗涤。忠槩俨尚存,冰衔犹可识。
端容敛襟读,感慨重心戚。谁画灵武谋,大物取何亟。
唏嗟中兴业,谅重君子惜。逡巡解舟去,回顾三叹息。
芳草平原极望空,一尊绀殿与君同。千畦醉踏松杉影,万马骄嘶苜蓿风。
白日悲歌徒似侠,青春说剑更谁雄。聚星应识高阳侣,咫尺关门紫气东。
昔人创祭诗,岁暮例一作。我诗虽不工,颇亦出心腹。
闲庭少尘事,清供役童仆。微闻古梅香,发此春笋束。
悲欢纪踪迹,聊可岁华读。请更抒写之,登堂代巫祝。
鄙生实愚贱,凡好皆不欲。十三趋庭闻,十五媚奇服。
十九始出游,篇章渐恢拓。浮沈入朝籍,咏叹杂饘粥。
朝登饭颗山,暮辄督邮辱。饥驱及三十,辕下屡局促。
谓诗实穷人,孔也赏端木。谓诗折官职,一品会昌录。
古今异丰啬,何以敦勉勖。得毋昭事疏,或愧程才笃。
无以牖灵明,忏申则宜夙。维时日穷纪,漏鼓过参宿。
春风拂广筵,明月秉巨烛。真形起方寸,奔走及五岳。
黄河泻天来,手酌一杯绿。众星妥从坐,灿烂万金粟。
载熏班马香,载侑迎年曲。精神萃酬劳,感召理不速。
大雅小雅材,天仙鬼仙族。白曾称教主,黄亦号词伯。
或史而或王,妖囚总难薄。灵氛飒风雨,坛坫各争属。
尽此一夕欢,庶联万秋躅。神曰大富贵,惜尔不宜俗。
有金铸浪仙,忽贮阿娇屋。有国开陈芳,勿效杜陵哭。
世诚苦愦愦,尔嗜殊落落。见异幸勿迁,清贫即真福。
有花行可醉,有石眠可啄。寿考庶不忘,名山以为鹄。
君钱塘袁氏,讳枚,字子才。其仕在官,有名绩矣。解官后,作园江宁西城居之,曰“随园”。世称随园先生,乃尤著云。祖讳锜,考讳滨,叔父鸿,皆以贫游幕四方。君之少也,为学自成。年二十一,自钱塘至广西,省叔父于巡抚幕中。巡抚金公鉷一见异之,试以《铜鼓赋》,立就,甚瑰丽。会开博学鸿词科,即举君。时举二百馀人,惟君最少。及试,报罢。中乾隆戊午科顺天乡试,次年成进士,改庶吉士。散馆,又改发江南为知县;最后调江宁知县。江宁故巨邑,难治。时尹文端公为总督,最知君才;君亦遇事尽其能,无所回避,事无不举矣。既而去职家居,再起,发陕西;甫及陕,遭父丧归,终居江宁。
君本以文章入翰林有声,而忽摈外;及为知县,著才矣,而仕卒不进。自陕归,年甫四十,遂绝意仕宦,尽其才以为文辞歌诗。足迹造东南,山水佳处皆遍。其瑰奇幽邈,一发于文章,以自喜其意。四方士至江南,必造随园投诗文,几无虚日。君园馆花竹水石,幽深静丽,至棂槛器具,皆精好,所以待宾客者甚盛。与人留连不倦,见人善,称之不容口。后进少年诗文一言之美,君必能举其词,为人诵焉。
君古文、四六体,皆能自发其思,通乎古法。于为诗,尤纵才力所至,世人心所欲出不能达者,悉为达之;士多仿其体。故《随园诗文集》,上自朝廷公卿,下至市井负贩,皆知贵重之。海外琉球有来求其书者。君仕虽不显,而世谓百馀年来,极山林之乐,获文章之名,盖未有及君也。
君始出,试为溧水令。其考自远来县治。疑子年少,无吏能,试匿名访诸野。皆曰:“吾邑有少年袁知县,乃大好官也。”考乃喜,入官舍。在江宁尝朝治事,夜召士饮酒赋诗,而尤多名迹。江宁市中以所判事作歌曲,刻行四方,君以为不足道,后绝不欲人述其吏治云。
君卒于嘉庆二年十一月十七日,年八十二。夫人王氏无子,抚从父弟树子通为子。既而侧室钟氏又生子迟。孙二:曰初,曰禧。始,君葬父母于所居小仓山北,遗命以己祔。嘉庆三年十二月乙卯,祔葬小仓山墓左。桐城姚鼐以君与先世有交,而鼐居江宁,从君游最久。君殁,遂为之铭曰:粤有耆庞,才博以丰。出不可穷,匪雕而工。文士是宗,名越海邦。蔼如其冲,其产越中。载官倚江,以老以终。两世阡同,铭是幽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