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氛既屏绝,气宇亦澄鲜。心恬境逾寂,虑遣情自捐。
结宇依层岩,开轩俯重渊。遥林含宿雨,古树带秋烟。
落花晚成积,归鸟夕知还。习静泯众累,守默息万缘。
清虚固其性,声利岂所便。智黜道乃得,朴返真斯全。
将随凤鸾侣,以引龟鹤年。
溪上弄明月,风露发新警。心空无一尘,万竹扫清影。
义熙甲子编岁月,千百年来已陈迹。惊看陵谷生风云,又见龙蛇起山泽。
超世何如入醉乡,承家要自求安宅。纷纷十丈软红尘,不遇热肠齐蹙额。
吾宗彦圣首怡园,踵武乡贤称主伯。壮岁科名火尚青,频年市隐尊浮白。
清才八斗迈陈思,七步吟成豆箕赤。造次难忘报国心,翱翔待举冲霄翮。
一诗一句證鸥盟,莲社高张班马席。名宿耆英二十人,春风管领谁之力。
传来缣纸洛阳多,寿以枣梨安氏刻。况有神君旷世才,铮铮仙尉标风格。
嗟予老病素无闻,际此纷呶乌有获。拜读新诗喜且惊,当年想见青云客。
尽教珠履进三千,未肯金缄露什百。倡和年年成古今,推敲字字增音释。
襟怀潇洒出尘埃,此境此情匪朝夕。江表风仪应制科,汝南月旦量才尺。
讫今牛耳掌骚坛,垂老未忘先觉责。下里讴吟勉续貂,无能自笑难为役。
芬芳蔼京邑,太和盈宇宙。如何惬赏心,矧复值春候。
柔荑偃条风,嘉树郁灵囿。川上悦于值,山梁闻朝雊。
舆台被文绮,女郎飘长袖。车马何怒鲜,游閒日驰骤。
陈遵驱藩车,爰丝通中冓。愿言绿酒醑,无事黄金寿。
竹窗纳虚明,棐几亦滑净。幽人坐清秋,倦对古贤圣。
丹田阅千息,一气忽空静。岂期黑甜乡,于此得栖径。
倒床未必佳,邂逅乃复胜。觉来欠伸馀,两眼半开瞑。
吾身竟何许,神意久方定。从此谢衾帷,蒲团日相倩。
汉家士马知多少,晚得蒲萄绕院栽。何物支郎能伎俩,龙须马乳应时来。
蠙珠缀耳围双貂,绿韝控马飞鸾绦。天风吹动周昉笔,胭支漉汁倾生绡。
拂云堆外小垂手,春深留取边关柳。银须冒顿剧风流,纂得外孙为幼妇。
桃僵李代早春时,不遣斑骓嫁袄儿。红镫毡幕羊羔酒,从此青山罢贰师。
解忧下降真游戏,中朝漫洒江都泪。何用重围画美人,翻新更出陈平计。
失妇封胡怒且羞,腰刀帕首走皇州。申申莫听黄婆詈,格格还封孺子侯。
天书朝下泥金色,诏敕阏氏安反侧。娘子军前兔首云,夫人城上蛾眉月。
雄威不竞仗雌风,长见珠帷驻大同。侧鬓低呼乾阿?,翠钿微溜颊涡红。
挏酒如泉杯转递,踏歌悄听娇音脆。红云骨杂换新妆,铃卒偷窥魂欲醉。
避面尹邢花两行,天教重嫁左贤王。不劳须卜归严卫,永使蠕蠕走大荒。
三醮犹能逢赞普,琅琅啰呗飘神雨。抛弓膜拜白衣郎,楼上横飞干道乳。
陈汤傅介等閒看,叉手终依天可汗。谁遣恒河偷照鬓,春愁如水压雕鞍。
马市重开天驷蹶,黄花堡上秋云黑。筹边都尉尔何人,鸳被虫钗充玉帛。
犹记璇宫夜召时,牂江驰传凤车迟。更烦小李将军笔,为写且兰女土司。
或有问于余曰:“诗何谓而作也?”余应之曰:“‘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夫既有欲矣,则不能无思;既有思矣,则不能无言;既有言矣,则言之所不能尽而发于咨嗟咏叹之余者,必有自然之音响节奏,而不能已焉。此诗之所以作也。”
曰:“然则其所以教者,何也?”曰:“诗者,人心之感物而形于言之馀也。心之所感有邪正,故言之所形有是非。惟圣人在上,则其所感者无不正,而其言皆足以为教。其或感之之杂,而所发不能无可择者,则上之人必思所以自反,而因有以劝惩之,是亦所以为教也。昔周盛时,上自郊庙朝廷,而下达于乡党闾巷,其言粹然无不出于正者。圣人固已协之声律,而用之乡人,用之邦国,以化天下。至于列国之诗,则天子巡狩,亦必陈而观之,以行黜陟之典。降自昭、穆而后,寖以陵夷,至于东迁,而遂废不讲矣。孔子生于其时,既不得位,无以行帝王劝惩黜陟之政,于是特举其籍而讨论之,去其重复,正其纷乱;而其善之不足以为法,恶之不足以为戒者,则亦刊而去之;以从简约,示久远,使夫学者即是而有以考其得失,善者师之,而恶者改焉。是以其政虽不足行于一时,而其教实被于万世,是则计之所以为者然也。”
曰:“然则国风、雅、颂之体,其不同若是,何也?”曰:“吾闻之,凡诗之所闻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虽《周南》《召南》亲被文王之化以成德,而人皆有以得其性情之正,故其发于言者,乐而不过于淫,哀而不及于伤,是以二篇独为风诗之正经。自《邶》而下,则其国之治乱不同,人之贤否亦异,其所感而发者,有邪正是非之不齐,而所谓先王之风者,于此焉变矣。若夫雅颂之篇,则皆成周之世,朝廷郊庙乐歌之词:其语和而庄,其义宽而密;其作者往往圣人之徒,固所以为万世法程而不可易者也。至于雅之变者,亦皆一时贤人君子,闵时病俗之所为,而圣人取之。其忠厚恻怛之心,陈善闭邪之意,犹非后世能言之士所能及之。此《诗》之为经,所以人事浃于下,天道备于上,而无一理之不具也。”
曰:“然则其学之也,当奈何?”曰:“本之二《南》以求其端,参之列国以尽其变,正之于雅以大其规,和之于颂以要其止,此学诗之大旨也。于是乎章句以纲之,训诂以纪之,讽咏以昌之,涵濡以体之。察之情性隐约之间,审之言行枢机之始,则修身及家、平均天下之道,其亦不待他求而得之于此矣。”
问者唯唯而退。余时方集《诗传》,固悉次是语以冠其篇云。
淳熙四年丁酉冬十月戊子新安朱熹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