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 蛛丝落叶

拚却无情,更谁厮惹,西风檐角萧萧。留看人閒,斜阳一晌光摇。

蘋花应笑归期误,又争知、孤绪无聊。被殢人,轻蝶憨憨,片影相撩。

天涯一梦迢迢,任露侵衰草,月冷危桥。便随尘土,离魂不倩人招。

前时难忆藏鸦处,有归飞、孤雁低邀。望谁为,并刀一剪,剪断情苗。

王夫之

  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字而农,号姜斋、又号夕堂,湖广衡州府衡阳县(今湖南衡阳)人。他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其著有《周易外传》、《黄书》、《尚书引义》、《永历实录》、《春秋世论》、《噩梦》、《读通鉴论》、《宋论》等书。王夫之自幼跟随自己的父兄读书,青年时期王夫之积极参加反清起义,晚年王夫之隐居于石船山,著书立传,自署船山病叟、南岳遗民,学者遂称之为船山先生。

  猜你喜欢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明月几万里,与子共中秋。古今良夜如此,寂寂几时留。何处胡笳三弄,尚有南楼余兴,风起木飕飕。白石四山立,玉露下平洲。
醉青州,歌赤壁,赋黄楼。人间安得十客,谭笑发中流。看取横江皓彩,犹似沈河白璧,光气彻天浮。举首快哉去,灯火见神州。
练思多时冰雪清,拂衣无语别书生。莫将甲乙为前累,
不废烟霄是此行。定爱红云燃楚色,应看白雨打江声。
心期玉帐亲台位,魏勃因君说姓名。
秋高气肃。西风又拂盈盈菊。挼金弄玉香芬馥。桃李虽繁,其奈太粗俗。渊明雅兴谁能续。东篱千古遗高躅。人生所贵无拘束。且采芳英,潋滟泛醽醁。
拂露丛开血色殷,枉无名字对空山。时逢舞蝶寻香至,
少有行人辍棹攀。若在侯门看不足,为生江岸见如闲。
结根毕竟输桃李,长近都城紫陌间。

少日无欢老易愁,莺花过眼一春休。清虚未解穷聃释,情思谁能更孔周。

白醉暂烦檐送暖,苍颜惟恐镜包羞。争知一点天然物,不共浮生作去留。

章皇握乾符,武功燀旁魄。孚斋春昼长,游艺眷图籍。

泉壑穷窈窕,烟云罗幽赜。宝绘赐近臣,往往等球璧。

常从青箱堂,奎藻睹赫奕。营丘及河阳,到眼堪一掷。

想见忧勤暇,胜情寄山泽。戏作渡水牛,生态妙盘辟。

肉怒垂星圆,筋突阴虹直。脰似满黄钟,角堪扣白石。

弹指九牛毛,森疏如刻画。水波稍演迤,浮鼻未没脊。

仿佛绿杨风,掩映春芜碧。神武十八载,文教洽重译。

干戈与弓矢,包用黄牛革。《小雅》赓宣王,尔牛何湿湿。

旐旟牧人梦,考牧周官职。应知翰墨余,与世登衽席。

龙髯去已远,讴思遍荒僻。云汉烂天章,典谟布方策。

圣主念绍庭,率由正无射。小臣沐皇风,流涕记飞白。

此道若长川,行藏比泝沿。
浪恬宁在我,维泛且随缘。
野色连幽岸,溪光接远天。
欲离平险地,常使意超然。

古者四民今六民,为添释老不耕耘。三农重困皆因此,况有张颐百万军。

贾生年少负奇才,射策无成又独回。威凤不随凡鸟语,好花偏向暮春开。

都门烟树关情远,故国湖山入梦来。浪暖桃香三载后,禹门还听一声雷。

冷云携雨到山城,未敢冲泥傍险行。夜听窗声初变雪,晓窥檐溜已垂冰。

泪凝孤枕三停湿,花结残灯一半明。又向茅亭留一宿,行云行雨本无情。

久旱始足雨,畦圃新料理。秋茄尚入馔,晚菘能败齿。

万钱固无相,三韭聊自诡。抱瓮岂忘勤,移家嫌近市。

鹿豕同游木石亲,家山归卧伪邪真。情知五帙县舆客,肯作千金鬻帚人。

往事回头皆噩梦,故园投足总阳春。麒麟掣断黄金锁,为问群仙孰可驯。

水行境谓尽,陆出路旋通。乃即苍松径,步入青莲宫。

连嶂既崷崒,密林亦葱茏。地涉清净界,身游紫翠重。

临流玩广沼,企石眺奇峰。寒镜湛秋夕,碧玉划晴空。

兰若与年峻,象筵缘教崇。谒祠慨乡相,寻僧叩禅宗。

契理已无像,观念岂有穷。愿绝区中缘,永依尘外踪。

嗒然遗身世,年齐天地终。

湖光拍天浮竹洲,隐然一面城之幽。
中有高士披素裘,我欲从之恐淹留。
探囊百金办扁舟,又烦我友著意修。
微风一动生波头,飞棹来往倦则休。
兀兀坐曹如系囚,吏余只有万斛愁。
一生安坐无几求,今日栖迟如置邮。
脱帽露顶固狂流,俯首折腰亦可羞。
誓将入海登之罘,弃置人閒绕指柔。
苍然暮色下羊牛,出处语默两悠悠。
九原可起柳柳州,燕坐相与未始游。

霜威行处振旌旗,晴望高山对坐时。秦殿璧完人独慕,谷城书授帝为师。

十年作相无言稳,双陆褫裘得胜奇。论古情深延夜月,尊前赓咏出车诗。

画檐春燕须同宿,兰浦双鸳肯独飞。
长恨桃源诸女伴,等闲花里送郎归。

清霜未许摧坚节,明月真堪照素心。耐可陶公岑寂后,野栏寒日草花深。

  臣某言: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昔者黄帝在位百年,年百一十岁;少昊在位八十年,年百岁;颛顼在位七十九年,年九十八岁;帝喾在位七十年,年百五岁;帝尧在位九十八年,年百一十八岁;帝舜及禹,年皆百岁。此时天下太平,百姓安乐寿考,然而中国未有佛也。其后殷汤亦年百岁,汤孙太戊在位七十五年,武丁在位五十九年,书史不言其年寿所极,推其年数,盖亦俱不减百岁。周文王年九十七岁,武王年九十三岁,穆王在位百年。此时佛法亦未入中国,非因事佛而致然也。

  汉明帝时,始有佛法,明帝在位,才十八年耳。其后乱亡相继,运祚不长。宋、齐、梁、陈、元魏已下,事佛渐谨,年代尤促,惟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前后三度舍身施佛,宗庙之祭,不用牲牢,昼日一食,止于菜果,其后竟为侯景所逼,饿死台城,国亦寻灭。事佛求福,乃更得祸。由此观之,佛不足事,亦可知矣。

  高祖始受隋禅,则议除之。当时群臣材识不远,不能深知先王之道,古今之宜,推阐圣明,以救斯弊,其事遂止,臣常恨焉。伏维睿圣文武皇帝陛下,神圣英武,数千百年已来,未有伦比。即位之初,即不许度人为僧尼道士,又不许创立寺观。臣常以为高祖之志,必行于陛下之手,今纵未能即行,岂可恣之转令盛也?

  今闻陛下令群僧迎佛骨于凤翔,御楼以观,舁入大内,又令诸寺递迎供养。臣虽至愚,必知陛下不惑于佛,作此崇奉,以祈福祥也。直以年丰人乐,徇人之心,为京都士庶设诡异之观,戏玩之具耳。安有圣明若此,而肯信此等事哉!然百姓愚冥,易惑难晓,苟见陛下如此,将谓真心事佛,皆云:“天子大圣,犹一心敬信;百姓何人,岂合更惜身命!”焚顶烧指,百十为群,解衣散钱,自朝至暮,转相仿效,惟恐后时,老少奔波,弃其业次。若不即加禁遏,更历诸寺,必有断臂脔身以为供养者。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

  夫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假如其身至今尚在,奉其国命,来朝京师,陛下容而接之,不过宣政一见,礼宾一设,赐衣一袭,卫而出之于境,不令惑众也。况其身死已久,枯朽之骨,凶秽之馀,岂宜令入宫禁?

  孔子曰:“敬鬼神而远之。”古之诸侯,行吊于其国,尚令巫祝先以桃茢祓除不祥,然后进吊。今无故取朽秽之物,亲临观之,巫祝不先,桃茹不用,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举其失,臣实耻之。乞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诸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后代之惑。使天下之人,知大圣人之所作为,出于寻常万万也。岂不盛哉!岂不快哉!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上天鉴临,臣不怨悔。无任感激恳悃之至,谨奉表以闻。臣某诚惶诚恐。

潮水定可信,天风难与期。

清晨西北转,薄暮东南吹。

以此难挂席,佳期益相思。

海月破圆景,菰蒋生绿池。

昨日北湖梅,初开未满枝。

今朝白门柳,夹道垂青丝。

岁物忽如此,我来定几时。

纷纷江上雪,草草客中悲。

明发新林浦,空吟谢脁诗。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