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约同从兄青然登高不至四首 其一

尽日凭阑有所思,夕阳不见野艇移。窗前绿水纹如縠,一夜清霜减旧时。

吴敬梓

  吴敬梓(1701—1754年),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清朝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汉族,安徽省全椒人。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自家乡安徽全椒移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现存吴敬梓手写《兰亭序》中盖有印章:“全椒吴敬梓号粒民印”)。后卒于客中。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文木山房诗说》七卷(今存四十三则)、小说《儒林外史》。

  猜你喜欢
花露湿。红泪裛成珠粒。比似昭阳恩未得。睡来添醉色。
一笑娇波滴滴。再顾羞潮拂拂。恨血千年明的皪。千年人共忆。

濯足夜滩急,晞发北风凉。吴山楚泽行遍,只欠到潇湘。

买得扁舟归去,此事天公付我,六月下沧浪。蝉蜕尘埃外,蝶梦水云乡。

制荷衣,纫兰佩,把琼芳。湘妃起舞一笑,抚瑟奏清商。

唤起九歌忠愤,拂拭三闾文字,还与日争光。莫遣儿辈觉,此乐未渠央。

臣子狂愚献直言,圣明宽大度如天。
十封应诏皆焚藁,一片忧时只似弦。
数象逢丁应九厄,元龟为鉴后千年。
今朝有旨从天下,不到长沙到席前。

太湖石畔种芭蕉,色映轩窗碧雾摇。瘦骨主人清似水,煮茶香透竹间桥。

礼记馀姚世绝高,君还礼记冠馀姚。才名不忝真如此,雁塔谁能久寂寥。

天地圣恩吾不死,皋夔相业子应豪。明良正此赓歌日,莫向青山滥浊醪。

一尉千官底,公无势位分。
门墙时与进,道义得亲熏。
去矣难留佩,时哉盍致君。
南风抹陵路,征旆卷行云。

水上山前,柳底梅边。启衙斋、只似荒园。问君行部,管领谁偏。

有一湖月,千岭雪,万家烟。

客堂人散,胡床独自。看春风、又入新年。都来几夕,甚事堪传。

只连宵咏,前日醉,昨朝眠。

银塘斜织疏烟,薰风吹送湘娥面。亭亭翠盖,淡妆依约,蓦然相见。

素袜凌波,圆珠泻露,清芬难散。看沙边宿鹭,惊飞扑漉,却还被,伊遮断。

道是玉奴新浴,又无端、抛残团扇。猜红怨绿,千丝并蒂,满池葱茜。

风细月明,六郎回去,眼波一线。待停桡珠浦,碧筒相吸,为偿私愿。

碌碌砻硙间,得此一隽石。磨我三十年,貌黧双鬓白。

渠亦苦我磨,眼穿流泪墨。老蟾在傍笑,两穷自相厄。

相尔斋庖,罔匪洁齐。毋二三尔心,尔祖其来。尔登环翠,尔兴尔思。

若乘云车,若前雨旗。

风送漳江渚。漫登临、东流一瞬,渺然终古。物换星移凡几度。

漠漠愁云欲雨。听欸乃、渔舟南浦。芳草王孙何处也,只西山、帘卷还如故。

思往事,遽如许。

王郎作赋真翘楚。便扫空、豪华百辈,腐儒章句。看取荒凉容膝地,畴昔曾酣歌舞。

且采采、蘋香延伫。世路驱人明日又,爱今来、水阁清无暑。

对斜照,淡忘侣。

秋来池馆清,夜闻宫漏声。迢递玉山迥,泛滟银河倾。
琴上松风至,窗里竹烟生。多君不家食,孰云事岩耕。
当年正觉此韬藏,岩穴于今尚有光。
特特扪萝访遗迹,龙神何事报支郎。
溪傍好山添翠湿,亭依乔木得阴浓。
有人欲踏青云路,认取城南第一峰。
一池荷叶衣无尽,两亩黄精食有馀。
又被人来寻讨著,移庵不免更深居。

此段本来无向背,要须坚猛力行持。金刚正眼通身是,万境来侵莫管伊。

欲悟神仙理,何辞笔舌残。消磨因久庋,辛苦在忘餐。

三绝编犹在,千回诵未完。便教成缺略,依旧误儒冠。

红炉高宴列中堂,子侄传阄共举觞。无奈阿姑教强饮,清樽微试郁金香。

流浪江湖久,空余雪雨颠。
才无时展面,愁与病缠绵。
暮景知前事,荣途看少年。
终然发去是,家自有林泉。
不宰元功,无为上圣。洪源长发,诞受天命。
金奏迎真,璇宫展盛。备礼周乐,垂光储庆。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