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枝已能分好月,况复地力能新培。托根反出社木后,正使匠石愁无材。
忆昔趋陪禁苑游,宫霞日日五城楼。十年梦隔金华漏,千里心依玉树秋。
望里云鸿能北向,愁边河水自东流。知公容鬓今何似,鲁国书生已白头。
世人看山在山下,李侯看山向绝顶。世人画山画白日,李侯画山摹夜景。
绝顶看山山更奇,夜景摹出人少知。远山苍苍近山黑,岩树历历汀树微。
天高露下暮潮息,月明一片寒江迟。藏深乐渊潜,惊定安林栖。
耳绝城市喧,心息声利机。古人无因驻清景,高侯有笔能夺移。
容翁复作有声画,冥搜天巧为补遗。后来知有李侯之德高侯画,千年人诵容公诗。
试手滩头水乱流,铁鎗崖下晚维舟。两阶舞羽方閒暇,何事兹名有佩牛。
驷见视乾度,钟鸣测地机。秋冬交代序,申霜白绥绥。
原野生暮霭,阶墀散夕霏。徘徊总严气,怅望沦清辉。
平台寒月色,池水怆风威。凝阴同徂夜,遰雁独归飞。
萦丛乱芜绝,繁林纷已稀。贞松非受令,芳草徒具腓。
杯酒欲为欢,离怀那可释。识面三十年,始自相公宅。
立雪依山阳,函丈联讲席。五载中书省,出入同左掖。
仕宦先气节,交游岂形迹。兄事重增羞,师资实怀益。
借书经仇校,催诗急逋索。每从问掌故,星斗信手摘。
有时出郊原,并辔振轻策。郁葱树森栝,突兀塔立石。
回头见苍鹿,病卧傍木栅。叹此山林姿,轻作风尘客。
沽饱上市楼,明镫照霜夕。更深不言去,往往遭眼白。
清寒启深堂,户大众辟易。一斗不盈?,春色明琥珀。
行乐爱及时,忧来忽相迫。将母我南归,泣血目空赤。
君则胡为者,暂脱薇垣籍。风起榑桑阴,雾涨波斯舶。
城郭付苍茫,何处王乔舄。陟岵惊心神,填海駴魂魄。
相见两无言,中情永脉脉。长沙冬月书,高堂幸清适。
禄养岂易谋,欢承庶无斁。武林好湖山,诗人所共癖。
春雨米家船,秋风谢公屐。矫首五云中,天涯傥咫尺。
主宾各缱绻,悲愁杂笑剧。且复拌一醉,此日足可惜。
中原二子盛当时,历下文章晚更奇。识得峨嵋天半意,黄榆高处自题诗。
昌国君乐毅,为燕昭王合五国之兵而攻齐,下七十馀城,尽郡县之以属燕。三城未下,而燕昭王死。惠王即位,用齐人反间,疑乐毅,而使骑劫代之将。乐毅奔赵,赵封以为望诸君。齐田单诈骑劫,卒败燕军,复收七十余城以复齐。
燕王悔,惧赵用乐毅乘燕之弊以伐燕。燕王乃使人让乐毅,且谢之曰:“先王举国而委将军,将军为燕破齐,报先王之仇,天下莫不振动。寡人岂敢一日而忘将军之功哉!会先王弃群臣,寡人新即位,左右误寡人。寡人之使骑劫代将军,为将军久暴露于外,故召将军,且休计事。将军过听,以与寡人有隙,遂捐燕而归赵。将军自为计则可矣,而亦何以报先王之所以遇将军之意乎?”
望诸君乃使人献书报燕王曰:“臣不佞,不能奉承先王之教,以顺左右之心,恐抵斧质之罪,以伤先王之明,而又害于足下之义,故遁逃奔赵。自负以不肖之罪,故不敢为辞说。今王使使者数之罪,臣恐侍御者之不察先王之所以畜幸臣之理,而又不白于臣之所以事先王之心,故敢以书对。”
“臣闻贤圣之君不以禄私其亲,功多者授之;不以官随其爱,能当者处之。故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论行而结交者,立名之士也。臣以所学者观之,先王之举错,有高世之心,故假节于魏王,而以身得察于燕。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不谋于父兄,而使臣为亚卿。臣自以为奉令承教,可以幸无罪矣,故受命而不辞。
“先王命之曰:‘我有积怨深怒于齐,不量轻弱,而欲以齐为事。’臣对曰:‘夫齐,霸国之余教而骤胜之遗事也,闲于甲兵,习于战攻。王若欲伐之,则必举天下而图之。举天下而图之,莫径于结赵矣。且又淮北、宋地,楚、魏之所同愿也。赵若许约,楚、赵、宋尽力,四国攻之,齐可大破也。’先王曰:‘善。’臣乃口受令,具符节,南使臣于赵。顾反命,起兵随而攻齐,以天之道,先王之灵,河北之地,随先王举而有之于济上。济上之军奉令击齐,大胜之。轻卒锐兵,长驱至国。齐王逃遁走莒,仅以身免。珠玉财宝,车甲珍器,尽收入燕。大吕陈于元英,故鼎反乎历室,齐器设于宁台。蓟丘之植,植于汶篁。自五伯以来,功未有及先王者也。先王以为顺于其志,以臣为不顿命,故裂地而封之,使之得比乎小国诸侯。臣不佞,自以为奉令承教,可以幸无罪矣,故受命而弗辞。”
“臣闻贤明之君,功立而不废,故著于《春秋》,蚤知之士,名成而不毁,故称于后世。若先王之报怨雪耻,夷万乘之强国,收八百岁之蓄积,及至弃群臣之日,遗令诏后嗣之馀义,执政任事之臣,所以能循法令,顺庶孽者,施及萌隶,皆可以教于后世。”
“臣闻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昔者伍子胥说听乎阖闾,故吴王远迹至于郢;夫差弗是也,赐之鸱夷而浮之江。故吴王夫差不悟先论之可以立功,故沉子胥而弗悔;子胥不蚤见主之不同量,故入江而不改。”
“夫免身功,以明先王之迹者,臣之上计也。离毁辱之非,堕先王之名者,臣之所大恐也。临不测之罪,以幸为利者,义之所不敢出也。”
“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之去也,不洁其名。臣虽不佞,数奉教于君子矣。恐侍御者之亲左右之说,而不察疏远之行也。故敢以书报,唯君之留意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