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何文起云卧轩留酌

从君一借榻,尘俗洗然清。眉宇看芝紫,襟怀坐月明。

含毫能赋酒,散帙兼持枰。欢会几人合,淹留日夕并。

李之标,字文度。新会东亭人。以麟子,之世弟。所居曰青竹园。明神宗万历四十六年(一六一八)举人。有《凫渚集》。清言良钰《续冈州遗稿》有传。
  猜你喜欢

少贱肠枵破褐单,傍人门户活饥寒。自从毁齿初成券,直至长须尚不冠。

冷炙时沾筵上馂,秃芒旋扫臼边残。他时纵取封侯印,仅得君王踞厕看。

我忆酒中仙,吟诗动百篇。杯多天不惜,名在世空传。

已阙招陶社,空回访戴船。疏狂谁得似,索莫竟堪怜。

踪迹江湖满,交游岁序迁。辞家频万里,作客向经年。

病卧沧江上,魂飞瘴海边。悲歌临旧业,衰影隔重泉。

有母存乡曲,无儿埽墓田。平生与我厚,远没赖谁全。

旧事惊残梦,新阡已断烟。逝川何日返,那得不潸然。

幽人谁与娱,作堂面溪湾。
堂中有山色,朝暮来云间。
正作杜老狂,颇异韩子奸。
超然物外景,便觉非人寰。
登临得遐瞩,似破天壤悭。
诗成隐几笑,溪山亦开颜。
缭绕明镜中,参差峨髻鬟。
苦无俗客语,但闻鸟间关。
出门曳藜杖,高辕不容攀。
赖有此往还。虚名两蜗角,
自斗触与蛮。时平众贤聚,
君胡得长閒。会从车骑出,
勒石燕然山。正恐万里涂,
行歌入谷口,路尽无人跻。攀崖度绝壑,弄水寻回溪。
云从石上起,客到花间迷。淹留未尽兴,日落群峰西。

德山事龙潭,积久无所得。一夕侍师坐,告退阻径黑。

师为具火捻,欣喜遂来接。愕然出不意,到手忽吹灭。

惊悟乃下拜,初获善知识。自此行天下,不疑老僧舌。

我于禅机锋,如以水投石。惟此一公案,懔懔箭锋直。

断木才脱粟,湿薪空爆竹。朝餐动及午,柰此雷鸣腹。

梧叶荐新凉,好梦欺人短。数尽铜壶漏更长,别院砧声远。

疏雨滴芭蕉,肠被西风断。何处寒蛩哀雁中,芦管吟秋怨。

异表英奇非世出,惠心通敏尽生知。
更当淑景承慈煦,永奉嘉祥茂本枝。

煮茶闭户看残编,风味凄凉似玉川。春到名花偏久雨,人逢佳节恨衰年。

棠梨野馆轻寒燕,杨柳人家薄暮烟。新水夜来生郭外,麦畦桑陇不论钱。

郑静思,冰霜姿,松琴得趣知者稀。台端道隐酷相爱,大书不一特畀之。

悬崖之松怪若画,风雷为长虬龙枝。盘错屈铁刷霄汉,回旋造化通天机。

泠泠清响孰与调,幢幢翠葆相参差。有时山人坐其下,静听但觉宫商随。

夜半起看河汉落,虎豹俛首蛟鼍痴。黄钟太音世何有,万古惟许庖牺知。

虞姚作五弦,南薰鼓雍熙。巍巍之德配天地,垂裳端拱成无为。

伯牙是何人,尚俱不得钟子期。乃知物理自有无言之至妙,追作矫饰真成非。

郑静思,人汝奇。当今圣人是尧舜,臣下况复多皋夔。

君臣相择各有以,得趣政在弦声遗。致身忠义苦未早,人不汝念君其思。

古来贤达贱苟且,出处幸勿负此清明时。

月明秋淡曙河微,脉脉新愁理旧机。
为问七襄何日就,西征吾欲赋《无衣》。
鹤老身更b3,龟死壳亦灵。正信非外沿,终始全本情。
童子不戏尘,积书就岩扃。身著木叶衣,养鹿兼牸耕。
偶随下山云,荏苒失故程。渐入机险中,危思难太行。
十发九缕丝,悠然东周城。言词野麋态,出口多累形。
因依汉元寮,未似羁细轻。冷灶助新热,静砧与寒声。
断蓬在门栏,岂当桃李荣。寄食若蠹虫,侵损利微生。
固非拙为强,懦劣外疗并。素坚冰蘖心,洁持保坚贞。
修文返正风,刊字齐古经。惭将衰末分,高栖喧世名。
雨前风更急,霁后夕流昏。
云拥苍厓树,花明白水村。
饥寒谁比数,老病我犹存。
万事俱寥落,归来但掩门。

瑶轩玉槛最堪依,到眼容颜似觉稀。素羽斜穿珠箔入,淡妆偏认玳梁归。

梨花月下争清影,柳絮风前换缟衣。世态于今安可问,不如本色任翻飞。

未到三山声已雷,此行正好趁海开。
榜文争看乖崖押,士类欢呼常衮来。
不信闽中能独占,要令天下总春回。
江西争得公来定,只怕朝家有诏催。

烽烟遍野阻归程,日坐愁城梦亦惊。泪滴红绡都湿透,孤灯独自剔残更。

支枕不成寐,枯镫一穗明。风声收草阁,雪意聚江城。

兀兀残年逼,茫茫独客惊。如何今夕酒,无计戢愁兵。

初冬天未寒,雨过林光接。
丹柽拥青厓,重重间云叶。
古木猿垂条,山城鸟归堞。
阡陌俱悬黄,凫葵已落荚。
鸿雁护水田,霜皋喜初涉。
拟过孙登巢,将询谢公屟。
沙明月欲生,酒清未同歃。
安得二三子,松下听缓颊。
金阙烟际来,蓬莱镜中叠。
暝钟逾岭长,岚阴向晚怯。
行曳碧涧端,眠与白云贴。
山空瑟不鸣,涧下谷风猎。

谁家老圃影横斜,曳杖寻秋感鬓华。便拟古梅探雪海,难携片石上星槎。

重阳野外无停屐,薄暮城头有断笳。待得王郎来送洒,陶公三径已开花。

  草木鸟兽之为物,众人之为人,其为生虽异,而为死则同,一归于腐坏澌尽泯灭而已。而众人之中,有圣贤者,固亦生且死于其间,而独异于草木鸟兽众人者,虽死而不朽,逾远而弥存也。其所以为圣贤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修于身者,无所不获;施于事者,有得有不得焉;其见于言者,则又有能有不能也。施于事矣,不见于言可也。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皆能言之士哉?修于身矣,而不施于事,不见于言,亦可也。孔子弟子,有能政事者矣,有能言语者矣。若颜回者,在陋巷曲肱饥卧而已,其群居则默然终日如愚人。然自当时群弟子皆推尊之,以为不敢望而及。而后世更百千岁,亦未有能及之者。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

  予读班固艺文志,唐四库书目,见其所列,自三代秦汉以来,著书之士,多者至百余篇,少者犹三、四十篇,其人不可胜数;而散亡磨灭,百不一、二存焉。予窃悲其人,文章丽矣,言语工矣,无异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也。方其用心与力之劳,亦何异众人之汲汲营营? 而忽然以死者,虽有迟有速,而卒与三者同归于泯灭,夫言之不可恃也盖如此。今之学者,莫不慕古圣贤之不朽,而勤一世以尽心于文字间者,皆可悲也!

  东阳徐生,少从予学,为文章,稍稍见称于人。既去,而与群士试于礼部,得高第,由是知名。其文辞日进,如水涌而山出。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然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