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水沉沙,巴猿咽雨。泪尽潇湘竹死。多情怨魄,何处飞来,声在万重云里。
肠断行吟放臣,去国佳人,地遥天迩。悄空山,月冷风清,惟见野棠如绮。
记向日、琼户珠帘,樱唇簧舌,吹商呵徵。朱颜尚在,十二阑干,回首不堪重倚。
沧海桑田有时,海若未枯,愁应无巳。到明朝、赢得浮花满树,锦毇霞碎。
白雪满湖村,夜深仍出门。湖边千树林,一一玉龙蹲。
秋雨,秋雨。滴碎琼宫霓羽。清歌妙舞阑珊。阵阵霜风夜寒。
寒夜,寒夜。寄语嫦娥睡罢。
康熙二十三年冬,翠华拂天来江东。时巡钜典废已久,郡国始识虞周风。
圣明御宇忧赤典,疾苦历历彻九重。岂惟顿递罢骚绎,耕敛在目常忡忡。
三吴一隅傍湖海,水潦间岁惊尧洚。涂泥厥土赋下上,其后百倍于域中。
哀此泽国凋疲地,征求旁午烦大农。上供强半竭脑髓,督责返谓财赋充。
是时持节有汤父,入告实与皇心同。度支经费关军国,不得骤免租调庸。
丁卯建丑月初吉,恩纶浩荡颁紫宫。科徭累累许现放,白骨起肉流膏洪。
欢声如雷喜气遍,吾皇犹欲哀其穷。常闻五载乃一狩,盛世盛事忽两逢。
銮舆初入淮南境,蔀屋早已回宸聪。非常之泽古难再,至今独叹吴民蒙。
旧逋新欠悉湔洗,覆冒直比天穹崇。尚憾汤父死未睹,喜极下泪双眼红。
贱臣手捧黄纸诏,有口愿祝齐华封。矢诗岂敢备国雅,讴歌田野随儿童。
置守当年为罢侯,剖符皆是帝王州。一瓢挂在长松下,方信箕山有许由。
桫椤树头月皎皎,共坐论诗天欲晓。大星飞落沧江前,小虫啼遍墙根草。
我爱高人白云姿,对客长赋白云辞。漫游群仙白银阙,拾得碧海珊瑚枝。
又载云軿下尘世,凉飙微动青霞袂。一声铁笛彻长霄,鸾凤和鸣满云际。
高人读律仍读书,白头在堂辞我归。殷勤綵服寿春酒,江城八月秋晖晖。
俗士苦纷竞,此心本无尘。功名乃外物,了不关吾身。
吾身复何有,形神假相亲。天地开一室,日月挟两邻。
有生即有化,如晏之必晨。但得酒中了,亦足称达人。
挥戈欲却日,小力自不量。何如任天运,闭门坐齐芳。
诗书列四隅,著我于中央。夏卧北窗风,隆冬曝朝阳。
但有藜藿羹,亦足充饥肠。
赤脚仙人下当宁,韩、范、富、欧名世辅。是时海寓久乂安,文治张皇垂掌故。
写经镌石立汴都,判者宋祁后王洙。下遴草泽上皇侄,赵、杨、张、谢章暨胡。
一行小篆一行隶,贵以古文存古意。点画犹讲《说文》书,体裁不袭经生字。
岂意于今六百年,十二版耳仅流传。小长芦叟秀野氏,二三策未见《周官》。
法帖谱系《兰亭》考,好事膻芗竞搜讨。书家但解八法工,俗学安知六经宝。
一从大盗壅洪流,难向黄河沙底求。独怪当年刻甫毕,便行新法废《春秋》。
烟中孤屿小,柳外数星稀。人向六桥过,僧从三竺归。
湖波月照席,竹杏风吹衣。深夜暑还在,不嫌山雨霏。
历下故人今何在,音书久已隔寒暄。多年别后纷纷事,何日樽前细细论。
忍见风霜摧羽翮,空教江汉泻词源。圣朝宽大超前古,即有恩光照覆盆。
高山如梯空,突兀露脊背。下临小坡阜,波涛浩破碎。
姽婳多余妍,奇怪或分外。青苍虽一气,俯仰各殊态。
攀萝陟层巅,跨险入幽霭。天工信好事,乘酣作狡狯。
当其抒壮藻,往往得奇概。上有幽人居,似保清净退。
偃月作岩屏,裁云出松盖。颇疑苏门徒,青眼非我辈。
余亦栖迟人,清辉澹相对。逍遥久忘归,终焉谢尘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