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端(公元983年— 1082年),一说(公元984年—1082年),道教南宗初祖,字平叔,号紫阳、紫阳山人,后改名用成(或用诚)。人称“悟真先生”,传为“紫玄真人”,又尊为“紫阳真人”。临海(今属浙江)人。自幼博览群书,学贯古今中外,涉猎诸种方术。张伯端与杏林翠玄真人石泰、道光紫贤真人薛式、泥丸翠虚真人陈楠、琼炫紫虚真人白玉蟾被奉为“全真道南五祖”(“北五祖”为:东华帝君王玄甫、正阳帝君钟离权、纯阳帝君吕洞宾、纯佑帝君刘海蟾、辅极帝君王重阳)。张伯端真人之师为刘海蟾,桂林刘仲远真人系张伯端真人所度化。
觅个柔乡寄此生,风流天付与卿卿。直教眉眼能传语,可待诗篇为定情。
双脸断红眉却坐,乱头粗服总倾城。高情不喜铅华御,未是全防妒眼惊。
怯上兰舟细步来,笑看渡影按金钗。陈王著眼先罗袜,温尉关心到锦鞋。
把酒熨衣容旋学,摘花烹茗仟频差。船娘为近窗纱泊,免踏前门月露街。
住公栖遁处,重到只空台。竹榻无僧扫,松关有客来。
夕阳寒鸟集,凉露候虫哀。祗苑犹如此,何方免劫灰。
竹边林畔。灵刹何年建。金碧辉,丹青炫。清音溪涧绕,寒色松云乱。
游不到、半山梵响听难辨。
善恶谁知岸。陵谷曾经变。铃语碎,如吟叹。客程秋梦冷,觉路浮名绊。
车过也、一天静思钟声远。
俯察人情仰宪天,素王心事策三篇。大夫不向江都死,换尽炎刘四百年。
君归何处所,迢递浙江东。千里故人别,一尊今夜同。
客愁灯影外,蛩语月明中。潮水将离思,茫茫逐去篷。
成败何足论,英雄自有真。据迹鼓唇舌,千秋一酸辛。不见屠狗辈,乘时灭强秦。卧龙思复汉,赍志何曾申。
重阳过了秋逾爽,自豁楼窗眺晚西。野外倒涵天影动,海云平压雁行低。
兴来频放深杯饮,吟到须还大字题。近喜书房添一宝,陶泓买得古端溪。
天涯海角久离家,四度秋风鬓欲华。一事不曾愁客邸,借人亭馆看黄花。
红莲披早露,玉貌映朝霞。飞燕啼妆罢,顾插步摇花。
溘匝金钿满,参差绣领斜。暮还垂瑶帐,香灯照九华。
花影莺声句偶传,无端真得玉人怜。刘郎前度身犹在,杜牧三生事惘然。
银烛夜阑分险韵,画栏春半响么弦。玉钩斜外伤魂处,落尽桃花叫杜鹃。
绵蛮黄鸟,止于丘阿。道之云远,我劳如何。饮之食之,教之诲之。命彼后车,谓之载之。绵蛮黄鸟,止于丘隅。岂敢惮行,畏不能趋。饮之食之。教之诲之。命彼后车,谓之载之。绵蛮黄鸟,止于丘侧。岂敢惮行,畏不能极。饮之食之,教之诲之。命彼后车,谓之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