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调

两鬓垂。珠玑满斗犹慵起。玉马象盘还得意。漏冷铜乌唤不_,更移红烛桃花底
花底。锦铺地。绣浪琼枝光似洗。一心长在金盆里。翠袖懒遮纤指。珠玑满斗犹慵起。过尽红楼春睡。

李吕(1122—1198)生于宋徽宗宣和四年,卒于宁宗庆元四年,年七十七岁。端庄自重,记诵过人。年四十,即弃科举。好治易,尤留意通鉴。教人循循善诱,常聚族百人,昕夕击鼓,聚众致礼享堂,不以寒暑废。吕著有《澹轩集》十五卷,《国史经籍志》传于世。

  猜你喜欢
黄绶在腰下,知君非旅行。将书报旧里,留褐与诸生。
赠别尽沽酒,惜欢多出城。春风济水上,候吏听车声。
与君世好自比邻,丰悴相从久更亲。
急棹小舟来取别,固知风味似前人。
利欲薰心,随人翕张。
国好骏马,尽为王良。
不有德人,俗无津梁。
德人天游,秋月寒江。
映彻万物,玲珑八窗。
于爱欲泥,如莲生塘。
处水超然,出泥而香。
孔窍穿穴,明冰其相。
维乃根华,其本含光。
大雅次翁,用心不忘。
日问月学,旅人念乡。
能如斯莲,汔可小康。
在俗行李,密密堂堂。
观物慈哀,涖民爱庄。
成功万年,付之面墙。
草衣石质,与世低昂。
向来闻名思见面,常恨东西异乡县。
即今去我一苇航,亦复经年不相见。
重阳佳辰去虚辱,橙香蟹肥家酿熟。
相过一醉犹待速,为君已约东篱菊。

裁素纫红半臂嵌,缝成知费手掺掺。新恩特赐加绯服,仍带银鱼旧日衔。

晓带轻烟间杏花,晚凝深翠拂平沙。
长条别有风流处,密映钱塘苏小家。

子陵江海客,本非沮溺伦。
仁义立奇论,岂果忘吾民?狂奴作故态,飘然归富春。
客星犯帝座,太史奏天文。
故人信符谶,三分等浮云。

不见江南信使来,菊花应傍战场开。风尘渺渺家难问,节物匆匆老转催。

把酒多无渺日醉,登高只益寸心哀。白头一觉湖山梦,谁料繁华有劫灰。

玉辇瑶车具,飘飘银台路。
群姬拥盖羽,太真衣缟素。
夜宴琼花圃,玉郎骑鹤赴。
翠衣冻欲仆,芳信谁传付。
无梦高唐赋,酒阑散香雾。

回望三韩云海间,趋朝竣事又东还。乘槎夜渡鱼龙国,持节朝辞虎豹关。

带砺山河称汉辅,疏封爵土拟周班。来承王命勤脩贡,棣棣威仪重可攀。

旅况随秋变,閒情与世疏。年将知命到,禄及代耕馀。

济物无良策,安心有圣书。云山千古意,瞻望独踌躇。

淡扫春痕,轻笼芳靥。捧心不效吴宫怨。楚梅酸蹙翠尖纤,湘烟碧聚愁萋茜。

绀羽寒凝,月酸金滟。莺吭咽处微偷敛。新翻舞态太娇娆,镜中蛾绿和香点。

松下凉风吹客衣,隔溪烟树晚依依。
山空不见孤云返,落日唯看倦鸟归。
世上黄金交态薄,酒边白发故人稀。
别来陡觉成疏阔,况复萧萧落叶飞。
芦溪之山高插天,莲峰更压芦溪山。
峰头青壁几千年,谁知玉阙藏神仙。
平明采樵陈氏子,五云深处楼台起。
中有攻仙白玉冠,方瞳射人秋自寒。
台前一道白莲泉,七始花开一成莲。
固知此子无仙骨,只以{左彳右空}{左彳右同}入仙室。
低头乞命却走回,尚复褰裳取莲实。
归来疑信互相传,朴哉此子非妄言。
安知琼楼玉室峭千尺,即非面前崔嵬一片石。
安知世人俗气厚如山,翻把琼楼玉室作石看。
亦非仙人幻作石,世人俗眼自不识。
安得鸿都道士白玉簪,持我此诗扣青壁。
筚栗频吹断,经旬敢一行。
巷初投犬吠,市稍贺人声。
家在移前尽,身从定后惊。
太平真足慕,容易偃柴荆。

由来祗说四檐亭,今日先生八角成。最喜潇潇春夜雨,一檐分作两檐声。

马蹄得得趁平沙,高下林峦入望赊。浅濑过帆回雉堞,淡烟笼竹隐人家。

亭涵疏雨松涛细,寺俯惊雷夕照斜。客路风光在何许,纸窗月影到霜花。

宝瑟尘生郎去后。绿窗闲却春风手。浅色宫罗新就。晴时后。裁缝细意花枝斗。
象尺熏炉移永昼。粉香浥浥蔷薇透。晚景看来常似旧。沈吟久。个侬争得知人瘦。
白发形归梦,青灯照隔年。
远惟诸弟忆,贫幸老人怜。
四海孤飞鹤,东湖二顷田。
谁能论心迹,出处事皆天。

见汝试前茅,此心为顿开。谁知梦幻间,歌哭相随来。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