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卖鱼换酒对嫦娥。且高歌。约略藕花稀处、冷萤多。采莲人去么。
两三村落水如罗。柳婆娑。若是一秋风雨、著烟蓑。认他张志和。
彭蠡何时定,康郎水尚多。鱼龙冬不蛰,日月岁相摩。
楚客思芳草,江城未凯歌。星樯候风色,安稳犯鲸波。
厌饫云山公暮年,昂藏野鹤共臞然。脚跟芒屩无今古,悭得苏公几眼钱。
轻霜中夜下,黄叶远辞枝。寒苦春难觉,边城秋易知。
风急旌旗断,涂长铠马疲。少解孙吴法,家本幽并儿。
非关买雁肉,徒劳皇甫规。
晓仗春云拥汉官,忽瞻龙衮欲跻攀。声稀玉漏闻天语,色醉仙桃识圣颜。
万国山呼依北极,两阶干舞肃南蛮。自怜捧日心犹壮,郎署何妨侍从班。
绝学吾乡重,孤忠异代存。丰姿留想像,瞻捧肃蘋蘩。
忆昔回天步,灾躔切帝阍。金瓯成仓卒,玉叶久翩反。
册府盟何补,宗城坏有源。狧糠诚在计,寒齿及雄藩。
议惜移封寝,谋同筑舍烦。渔阳师剽锐,上国羽飞骞。
江左懿亲睦,师中叔父尊。绛侯驰壁垒,东越走连蹇。
叹息楼船误,凭陵突骑喧。浮云深建业,宫雨湿朝元。
锁啮江腰断,沙衔地肺昏。控弦江总宅,吹角谢公墩。
马饮重湖隘,烽投入水浑。高飞愁燕子,间道失龙孙。
劝进纷天策,讴吟到朔辕。袈裟终在野,衰绖岂酬恩。
诏纸层霄碎,纲常一字论。漂零轻十族,慷慨望千门。
碧血凝沾洒,丹心激弟昆。燕封虚饵蠋,乡梦不归温。
佳气钟山换,新麾幕府翻。冠裳犹未忝,刀锯更何言。
尚想纷钩射,当时下殿奔。不成悲鲍永,讵敢哭陈蕃。
士有平陵义,文招屈子魂。黄蒿歌逼仄,白日些烦冤。
席帽三山市,舆尸百草根。长时深露,何地剪春幡。
密网蠲中叶,新祠起断原。都人还俎豆,隧道几凉暄。
故友嗟邻近,余辉照隔垣。松移荒木末,阶净长兰荪。
仰止从遗史,经过感旧村。更看金作铸,重假石为樽。
历历桑田改,纷纷赤羽屯。碑珉承赑屃,客泪落獶猿。
羌管凄神曲,吴羹荐瓦盆。江花墓门路,长对孝陵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