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古貌,心未必醇。心醇貌古,或非通人。我视赵公,其貌甚古。
心德俱醇,通达明悟。我曹山野,岂足尽知。但据所见,以类可推。
大河之说,何其通达。精简平允,明辨昭皙。盖其心得,身至自阅。
坐而可言,起而可设。又云九河,勿守故迹。但求禹意,然后为得。
此说尤奇,汉儒不及。我自黑头,尽心河渠。逢人辄问,三十年馀。
得公此说,庶几成书。既讲大河,遂及赈饥。如此方略,所系甚大。
乡官胥徒,实为巨害。使领虽贤,吏不可乏。必得官吏,斯为善法。
可为利泽,可制奸猾。如其备预,莫若义仓。勿取军民,勿法隋唐。
裒多益寡,斯谋乃臧。损上益下,民悦无疆。可自王公,下至选人。
每月之俸,百取一分。凡千钱者,其出钱十。斛取一升,缣取一疋。
各从本所,贮其本色。主者不劳,但视其籍。不移一符,不烦一力。
月知所增,岁知所积。出者不劳,如无所出。其所损者,毫毛涓滴。
一仓之内,诸所畜聚,尽是官俸。凡皆为民,不得移用。
即移用者,法不可纵。不以去官,不以赦原。设法如此,其谁敢干。
古人所贵,讲辨之学。应而弗精,询谋诹度。惟是陋生,不足待问。
问而不应,应而不精。君子不为,非人之情。惟是弗精,面目腼然。
在乎复教,庶无后愆。
忆作南州客,归来东海滨。尚怀忧世志,忍说在家贫。
老作山林计,梦随车马尘。郁孤台上月,无复照诗人。
簿书尘涴人,高士莫肯顾。我穷敢言高,糊口随所遇。
一遭猿鹤嗔,讵能虫鱼注。读礼口不盈,披易体忘互。
案惟朱墨尘,吏执符移付。催科本虽拙,勉强亦备数。
有时迅檄来,又办走长路。名山谩在眼,俗驾不容驻。
兹游岂无意,发兴亦已屡。心知江山奇,远目当与寓。
冠裳裹病躯,汲汲忘旦暮。今日复何日,从君举幽步。
柳深尚藏乌,水浅可立鹭。离离网举鱼,隐隐舟横渡。
登临得胜地,一览万景聚。况远城市喧,无复尘埃污。
六籍烂星罗,百氏纷云布。窗虚明照人,几净寒生雾。
仰止夫子堂,敬诵昌黎句。文章何足言,道义有真趣。
由来重儒学,所贵通世务。恨我拙且迂,浪奉先生屦。
明朝九衢尘,回道迹已故。重来定何时,诗就发如素。
妙善有兼姿,群才成大厦。奕奕工辞赋,翩翩富文雅。
丽藻若龙雕,洪才类河泻。案牍时多暇,优游阅典坟。
儒墨自玄解,文史更区分。平台礼申穆,兔苑接卿云。
轩盖荫驰道,珠履忽成群。德音高下被,英声远近闻。
狮王一去挽不回,秋满岩谷天风哀。龙渊象薮亦多士,济济熟视宗纲颓。
谁能共扫松下屋,黄精黄独连门栽。霜林月上芋香起,指点深拨寒炉灰。
白云出没山之巅,中有仙客如枯禅。眸子炯炯衣蹁跹,粲然启齿呼我前。
我憎凡俗再稽首,仙人隔云更招手。呼尔来,勿尔咎,海边明月难常圆,仙子岂无尘中缘。
今来适尔谪数满,携尔且住沧海边。充肠鱼肉应厌饫,药苗芝草常新鲜。
人间浊酒那可饮,何如山中一勺飞来泉?荆山之鼎,紫金之丹,授尔宝诀能延年。
丹成服食皆神仙,翻然驾鹤冲高天。不知天阙近,但觉天风寒。
两行天乐遥相引,调笙握管乘青鸾。下窥尘世在何所,黄云白雾交漫漫。
下臣有一语,愿得上帝然。不作朱门之贵客,愿作蓬莱之云烟。
不学新妆斗汉宫,山家偏与暗香通。丰姿半入吟怀瘦,色相全从望眼空。
古石开尊松影下,虚窗倚枕雪声中。清魂何处堪招得,多在萧萧落木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