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山屹中流,长堤转湖尾。泯然怀昔游,踊跃尚壮齿。
道人引清甘,一掬托分似。重来固依然,岁月今有几。
华堂失雄观,缺甃久未理。谁令走蛙黾,投笔便如鬼。
龙宫空一炬,狗盗忽四起。佳处不负人,环山自湖水。
并游适相契,况我二三子。少留当何之,再来吾老矣。
登百丈山三里许,右俯绝壑,左控垂崖,垒石为磴,十余级乃得度。山之胜,盖自此始。
循磴而东,即得小涧。石梁跨于其上。皆苍藤古木,虽盛夏亭午无暑气。水皆清澈,自高淙下,其声溅溅然。度石梁,循两崖曲折而上,得山门。小屋三间,不能容十许人,然前瞰涧水,后临石池,风来两峡间,终日不绝。门内跨池又为石梁。度而北,蹑石梯,数级入庵。庵才老屋数间,卑庳迫隘,无足观。独其西阁为胜。水自西谷中循石罅奔射出阁下,南与东谷水并注池中。自池而出,乃为前所谓小涧者。阁据其上流,当水石峻激相搏处,最为可玩。乃壁其后,无所睹。独夜卧其上,则枕席之下,终夕潺潺。久而益悲,为可爱耳。
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下临峭岸,深昧险绝。于林薄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瀵涌而出,投空下数十尺。其沫乃如散珠喷雾,目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台当山西南缺,前揖芦山,一峰独秀出,而数百里间峰峦高下亦皆历历在眼。日薄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迭,不可殚数。旦起下视,白云满川,如海波起伏。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皆若飞浮来往。或涌或没,顷刻万变。台东径断,乡人凿石容磴以度,而作神祠于其东,水旱祷焉。畏险者或不敢度。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
余与刘充父、平父、吕叔敬、表弟徐周宾游之。既皆赋诗以纪其胜,余又叙次其详如此。而其最可观者,石磴、小涧、山门、石台、西阁、瀑布也。因各别为小诗以识其处,呈同游诸君。又以告夫欲往而未能者。
诗吸三江捲五湖,彫琼为句字为珠。前身谢守吟澄练,今代世南行秘书。
獬豸峨冠久尘醭,星辰听履即须臾。夜来飞入东园去,梦里分明觉后虚。
横天一壁惊无路,频骑夹岭空中度。栈边万壑沉青冥,桥下千峰出烟雾。
我从玉井得真源,明星玉女招不顾。直向西峰攀所思,楼压莲花花倒垂。
三闾披发同山鬼,四皓疗饥有紫芝。咫尺白云寻不见,先朝耆旧君堪恋。
无悲帝座隔层城,自有天门通一箭。
江色千重碧,烟光无限青。数峰横翠黛,一径入层扃。
倚市柳为幄,迎人花自馨。征帆遥点点,渔唱起沧溟。
曾唤清茄起。怎知今、南窗幽独,紫薇香细。宝剑无声霞佩冷,树影苍然满地。
堪一笑、臣心如水。忽尔君来驱愁去,又纵谈、野史秋声里。
鸡屡唱,月斜坠。
离杯多少沧桑意,总难论、恩仇儿女,阴晴醒醉。泪向萧森江头洒,波底珊瑚欲碎。
可呼起蛟龙沉睡。何日披襟商草檄,又听风听雨重相对。
帆已挂,浪无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