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郊行

荒原萧索叶皆稀,海底孤城挂落晖。时事满怀吟不尽,西风吹冷薜萝衣。

王恭(1343-?),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猜你喜欢
四牡驱驰千里馀,越山稠叠海林疏。
不辞终日离家远,应为刘公一纸书。
欲强登高无力去,篱边黄菊为谁开。
共知不是浔阳郡,那得王弘送酒来。

篮舆清晓叩禅扉,山路云深翠湿衣。谁家峰头双练瀑,空濛散作玉花飞。

短筇扶瘦扣烟萝,款问东山瓦鼓歌。
老倦不能讴唱得,隔窗幽鸟语尤多。
粼粼白水护青田。想真仙。弄清涟。十里香风,吹下碧云天。月在草堂人未寝,松竹暗,水涓涓。夜阑何事悄无言。怨空传。事难圆。欲借寒光,谁与伴清妍。待得凌波人肯住,呼玉笛,劝金船。
正是破瓜年纪,含情惯得人饶。桃李精神鹦鹉舌,可堪虚度良宵。却爱蓝罗裙子,羡他长束纤腰。

何处乾坤妙,天机各洒然。相看今满眼,老子更何言。

欲献琅玕腹,君诗有宿盟。
云天宸极邃,日月衮衣明。
太守荐何武,诸公倾贾生。
三山移步到,寄语问玄卿。

忆我始识壮士时,西江顺决横塘陂。长官顺流放巨舸,平通竹岸穿花篱。

入门便问顺深浅,出定老僧茫不知。须臾壮士剌船去,历尽千村还万户。

田高田下费商量,江北江南归指顾。从容返命借箸筹,话到前川日西暮。

老僧揖客问姓名,旁人欲语先低声。此翁不是寻常客,卑视郭解齐荆卿。

儿时不乐戏俎豆,揭竿斩木驱群英。十三便笑舞阳怯,十五能请终军缨。

身骑竹马谒幕府,抵掌谈笑销戎兵。结发辞家佩长剑,吴越山川游已遍。

驱车燕赵访佳人,寂莫金台人不见。肝胆相从国士知,须眉岂逐风尘变。

美人为政怀古欢,旧游万里偷弹冠。行縢结束岭南去,大道宁忧行路难。

赋就长杨思狗监,栖迟安邑馈猪肝。猎心每逐烽烟动,侠骨那堪短褐宽。

升平日久休兵革,腥风飙起萑苻泽。匣里芙蓉试一鸣,飞光褫取鲸鲵魄。

卖刀买犊为何人,革心革面伊谁力。长歌归去不施劳,风雨连床无愧色。

当局旁观知未知,此翁不是寻常客。善刀不肯杀痴顽,读书不屑循行墨。

结交不用盟鸡坛,论功不作鸱鸮嚇。要识此翁姓与名,江西漆郎字振伯。

车转朱轮马白颠,频来选石事堪传。五丁赑屃山灵笑,笑道初平未是仙。

冰勒轻谷,绿痕初涨回塘水。柳洲烟际。白鹭翘沙嘴。
B272笠青蓑,未减貂蝉贵。云涛里。醉眠篷底。不属人间世。
楼上歌呼倒接*。楼前分手却相携。雨前雨后花枝减,州北州南酒价低。怜木雁,笑醯鸡。鹤长凫短几时齐。醒来门外三竿日,卧听春泥过马
轻船摇兀涕垂颐,我见人船更谓奇。
琐细穿篷仍急舞,迷漫渡水故斜吹。
孤村茅屋炊烟绝,匹马毡衫冻仆随。
此是老夫有声画,丹阳道上雪天诗。
鱼藻门前晓角残,月斜幹鹊露华溥。
金舆欲动宣宫使,银锁初开拥侍官。
辽左羽书东海沸,秦京烽火陇云寒。
汉庭何日无封事,不许书生策治安。

翀翀五湖水,水浒多遗老。官罢各来归,优游遵故道。

惊尘方蔽空,无一挂怀抱。永谢车马喧,但知衣食好。

社饮已再三,叹想苦不早。

风烟节物眼中稀,三月人犹恋褚衣。
结就客愁云片段,唤回乡梦云霏微。
小桃山下花初见,弱柳沙头絮未飞。
把酒送春无别语,羡君才到便成归。

九宫变而河洛出,世轨千载无真传。尼山那有闭房记,桓法融乃玄之玄。

谶始哀平未深考,亡秦者胡在其前。真人崛起有符命,唐宋国祚皆绵延。

有明太祖奋徒步,太平一桶逢周颠。得之者顺失亦顺,学穷造化闻青田。

铁冠道人更狡狯,此图画出葫芦禅。上书一榜擘窠势,垂裳而治庭之边。

下环盗贼以千数,绕墙刀槊兼戈鋋。其中有树倚山侧,一人披发枝上悬。

旁跪一人亦自绞,阴风惨日吹寒烟。事过观之易得解,当时得勿心茫然。

人言明祖如汉祖,功臣屠戮多牵连。道人惜此当讽谏,杀机或者生悲怜。

我谓阴阳乃小数,杂家曾志班孟坚。羲经十言教消息,盛衰岂有人操权。

运会下趋巧机泄,始矜私智窥先天。唐虞不为子孙计,夏商末世终歼旃。

周家历数过其卜,宝龟无凭宜弃捐。孔子修经亦修纬,坤凿度亡存者乾。

金鸡玉羊本爻象,是纬非谶须讨研。捐益三代知百世,王者必有五百年。

我持此语告天下,不读孔孟非神仙。

人情物理要推求,不早敷黄隶晚秋。
黄得十分虽好看,风霜争奈在前头。
此生头已白,无路扫王门。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余 一作:予)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